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热爱生命》教学反思

时间:2016-12-15 12:2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热爱生命》教学反思篇一:

  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热爱生命》这篇小说里,我读到了人性的顽强与坚韧。“这个人”的经历让渺小如同草芥的人在自然的世界里得到无限的放大,而“这个人”也就成了整个人类的形象代言人,而其中的“狼”便象征了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它阻碍着人类行进的脚步,甚至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呲牙咧嘴肆无忌惮。可在杰克伦敦的笔下,有些细节却让我玩味而欲罢不能。

  病狼之“病”

  小说中一个重要形象“狼”,这个与“人”对峙并强烈的威胁到“人”生存下去的力量,却被作者安排成了一匹有病之狼,而且病得不轻,以至于“这个人”能感受到威胁的存在又不至于被吞噬。也许我们可以解读为:这样的安排是为情节的发展服务的,如果是一匹健康的狼,那么强大的力量必然很快毁灭“这个人”,而让小说情节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或者是为后文的对峙作铺垫。这当然很有道理。

  不过,我以为这里杰克伦敦安排狼之“病”应该另有深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威胁和阻碍是无时不在的,对于个体的生命而言,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也是相伴整个人生过程而行的。人类的行进也正如“这个人”一样精神强大而力量弱小,而这些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力量却很强大,但它们都像这“病狼”一样,看似强大而实则孱弱,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正如毛主席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换句话说:一切威胁人类前进的力量都是病狼!

  比尔的骨头

  小说中另一个人物形象比尔——事实上只是一个配角,小说只是用比尔的自私贪婪来衬托“这个人”的形象。

  我认为永不只这么简单。理由有两点:

  当“他”发现了比尔的骨头和那袋金子的时候,他开始嘲笑比尔,嘲笑比尔至死都带着金袋子,甚至用牙咬着不放。“他”到底在嘲笑什么?小说作者塑造他的主人公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当然主人公的价值取向也就可说就是作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他”代表了杰克伦敦在嘲笑人类的自取灭亡都源自于贪婪!说到底,是贪婪害了比尔,是贪婪让比尔抛弃了“他”——人类因贪婪丧失了良知,进而无视同胞的生命,无视自然,最终走向灭亡。

  当“他”听到病狼的“阵阵惨嗥”时,他不笑了,“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这毕竟是同伴,到底是同属于“人”,人类本不应该互相嘲笑,本应该共同面对“狼”的“惨嗥”的,本应在生命的路上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的。

  其二,“比尔抛弃了他,但他不愿意拿走那袋金子,也不愿意吮吸比尔的骨头。不过事情掉个头的话,比尔也许会做得出来的。”在这里,作者笔下的比尔已经成了一个掠夺他人利益并踩在同类的尸体向上爬的人物形象了。这也许指向了那些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血淋淋的残杀掠夺,也许指向那为了自己阶级利益而无视同为人类的百姓生命的统治阶级。

  作者在这里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在呼唤人类的道德良知,在呼唤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尊重,尊重每一个卑微的生命。最近热点新闻《挟尸要价》,无论是谁在撒谎,都是在践踏人性!

  只有尊重同伴的生命,敬畏生命,才能让这一顽强求生的故事升华,而求生的路上不可以不择手段。孟子说: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热爱生命》教学反思篇二:

  《热爱生命》是一篇自读的小说。但是基于我的学生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我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还是精心设计了一番。

  首先,我细细讲解了本课的生字词。在字词的讲解上,我都是先划字词,然后点名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写字词,并且自行注音。

  接着,就是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在理清故事情节的时候没有必要让同学们长篇大论的写,我认为简单地理清要点,然后简单标注在课文自然段旁边即可。那么本文的大致故事情节要点是:第一部分(1——6)吮吸兽骨、继续前行→第二部分(7——22)人与狼的对峙→第三部分(23——27)战胜病狼。

  最后,就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那就是找出小说中有关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且分析这些句子。那么我引导学生把侧重点放在文章的第4、13、27自然段。例如第27自然段的细节描写:“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祝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通过分析这段细节描写,让同学们体会“掐”“摸”“抓”“压”“抵”等动词的生动形象。同时也让同学们学习如何抓细节描写的关键词。

  《热爱生命》教学反思篇三:

  《热爱生命》两篇课文都比较长,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也为了加强对学生囗语表达的训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两个相同环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浏览课文,复述故事。问题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1.请大家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开始读。2.请大家提出生字词。学生集体沉默。老师自己把导学案放在展台上让学生到讲台上给生字加拼音并读一遍。3.全班齐读。

  第二环节:1.请大家浏览课文,说一说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浏览文本。2.哪位同学来试一试。学生集体沉默。3.小组内讲一讲。学生彼此交谈,表情略显放松。4.下面哪组同学来讲一下。没有学生来讲,只好点明。

  学生的课堂行为:读的很投入,圈画很少,没有思考,缺少热情。这种课堂集体性沉默,是这两年课改后很少见的,颇引人深思。

  我想出现这样的现象问题如下:

  一、学生没有预习。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课前没准备,课上即使想发言也说不出来,也没了自信。二、老师课堂设计不好。可以这样安排:1.设计预习卡,把生字、作者等基础性知识让学生课前完成,还可以设计能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的问题,使学生课前多读课文,为课堂节省时间。课堂一开始就是预习展示。2.问题要精心设计。这两节课出现的这种现象主要是自己问题设计呆板,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问题的空泛,学生听了问题不知道从何处切入去思考,思考没有了扶手。首先要有梯度,符合学情。如:让学生复述《热爱生命》故事时,老师可以用投影打出复述提纲,列出人物,按时间或地点变化等线索来列出思路。其次要有激利性,看哪个小组讲得好。第三要给学生讲故事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评价。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