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口技》教学反思

时间:2016-12-09 12:33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口技》教学反思篇一: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必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个阶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让同窗们以小品的情势再现。这样一来,从学生的即席表演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兴趣和表演天分。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的参与,不仅使学生听起课来不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且在比较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目的,并解决难点和重点。另外,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标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表演者利用简略的道具却能摹状出这么多不同的声音,从而看出表演者高明的技艺。

  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而言,这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总是倡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和体会。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腕。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绪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朗读程度的提高,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自己首先得下工夫把课文读好。而《口技》一文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需把每个阶段的状情景唯妙唯俏的读出来,该紧张的地方就紧张,该迟缓的地方就迟缓,否则学生就感受不到当时听众那种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个人以为《口技》一文上得还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师生共同参与之外,还表现在学生课堂课后的提问。虽然面对同窗们的踊跃发言和精辟论述时,会感到一种尝试成功后的糊涂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惊喜不已的是他们都开动头脑去思考问题了,所以当被学生问倒的时候,我毫不感到难为情。在上课之初,有同窗问“什么是口技?中国杂技可分为几种呀?”说真的,前一个问我做了充分的筹备,答复它不难,可是关于中国杂技我确实了解不多。还有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有同窗问“为什么表演者一个人能表演这么多声音,为什么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觉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这样的问题难免让我遇上尴尬的场面。我是老师,可我不是百科全书,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我必需具有虚怀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对。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一样。我应当多多的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提问中看到自己知识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矫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降落。作为老师,课前课后都应有充分的思想筹备,给自己和学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间,为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习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滞的。

  《口技》教学反思篇二:

  《口技》一课,我尝试运用辨读式教学方法,它是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从不同角度反复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积累知识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在朗读中辨析,在辨析中朗读;在领会中积累,在积累中记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课堂模式富于变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然而,我在本节课教学中收获的却是失败,下面以部分教学片段为例加以诠释:

  师:速读全文,进行信息搜索,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生1:“以为妙绝”和“群响毕绝”中的“绝”意思一样。

  师:这一组词中的“绝”是属于一词多义,而不是同义词。

  生2:“宾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对同义词。

  师:有哪位同学懂得这两个词的意思吗?

  生3:“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渐渐”的意思。

  师:可见,这两个词不是同义词,请同学们继续找„„

  教学这一课时学生热烈的反应让我明白,语文课教无定法,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和引导学生阅读,在增强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如果一定要说有一点点成功,那也是尝试的结果。 

  《口技》教学反思篇三:

  下面我就林老师的《口技》这堂课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直以来,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林老师的这堂课摒弃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弊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我认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几点特色:

  1、依题设疑,巧妙激趣。

  教师一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卖油翁》这篇课文,接着媒体展示《洛桑学艺》的片断,让学生总结这种表演艺术是什么,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欣赏、感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学,学生被“撩拨”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体会我们中华民族精湛的民间艺术,使学生在新奇中获得了知识。

  2、围绕目标,引导探究。

  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看来,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掌握古今异义等古汉语知识,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林老师分“读、说、做”三步进行教学,可以说这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一节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这三步既表现了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这三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因为读中领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体会、领悟。这样可使学生很自然地对课文有所领悟、认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接着教师通过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说”,围绕“善”字分析“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这个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每提出一种见解,都必须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检验探究活动的效果,又促使学生运用获取的信息,并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从而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课堂巧练,迁移训练。

  林老师在“读、说、做”的“做”部分设计了一份富有新意的《智能练习》,让学生“做”。这练习说是练习,其实不是练习,他还是传授新课的一种方式;说是“做”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做”,而是带有研究性学习意义的“做”。这份《智能练习》的设计可能表现了林成亮老师的这样的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并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宽松、没有压力的环境,让学生认为学习新知识就象在做练习。

  本节课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实现了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多向联系,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文言文教学示范课,为我们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想大家一起探讨:

  1、在情感目标的确定上,有这么一个方面,就是体会口技艺人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的精神品质,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下。

  2、在学法指导上,林老师通过对“善”的分析教给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在课堂的最后又给学生点明了积累词语板块的方法。另外,我还有一点看法,这堂课是用探究这条线贯穿着对《口技》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是否可穿插一条暗线,那就是这堂课的教学思路“阅读——品析——积累”,也是赏析文言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贯穿是否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明朗一些,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这种赏析文言文的方法。

  3、在学生围绕“善”字分析“善”在哪里之后,进行小结,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口技表演,这里,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让学生来讲,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这样课堂会显得更加开放,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4、在分析课文通过写道具少来表现艺人技艺高超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这里是否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道具少?为什么首尾都出现类似的话?去掉其中一段,可不可以?这样教材就挖得更深了一点,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比如:第三个小问题去掉其中一段行吗,学生可以回答:不能去,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更能突出艺人技艺高超;也可回答:去掉第一段更好,这样只有在文章的最后才点明道具少,使人想到:原来是这样!这种写法更加突出口技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这是一种制造悬念的写法。在学生探讨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可点明学习文章不可死学,要活学,要创造性地学。

  5、在展示《智能练习》之前,教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思考: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句。这样既可照顾中下等的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在课堂上,林老师经常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只让学生用对或不对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信息蕴量不大,且难以深化。探究式教学倡导的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以上是我对林老师的《口技》这堂课的一点自己的看法。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