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时间:2016-12-06 10:2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作者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人生路上困难重重,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心,将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困难。这种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对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教学中我以复述课文,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为教学目标,学习细节和心理描写为重难点。教学设计中,我把侧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感性的认识,又有能力的提升。如复述课文内容(六要素不可或缺)。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则有固定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步骤:1、学生板演概括的主要内容2、老师屏幕给出标准答案3、学生找差距、说差距。在找说中,学生学会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成为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虽说有亮点闪现,但也有遗憾留下。其具体表现在:

  1、问题设计没有梯度。

  一个文本往往有多个层面的内涵,选择对话的适宜层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对同一文本同一层面的感受、理解的差异性,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学对话赖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中,课堂问题的设计缺少层次性,没有注重问题的梯度。抛出问题,学生觉得有难度,而我浑然不知,只知报怨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其实是自己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短,一遍的自由阅读根本无法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虽说让学生划出了六要素,却没有统一认识,甚或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圈画六要素的意图,致使学生的答案或会而不全,或不知所云。

  2、课堂评价不到位。

  课堂对于学生的评价,我过于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没有让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满意的坐下。如:课堂中申奥复述课文时,我更多的侧重于孩子的不足,而没有对他的优点进行充分的肯定。当我看到孩子满脸通红,悻悻坐下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犯了错,可为时已晚。这样吝啬的评价必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孩子不愿再举起手来,课堂将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我将会上演一场场“独角戏”。我相信这是我们所有的教育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同仁们,孩子的课堂热情,靠我们保持,我们任重道远。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思路,我是把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教学设计复制过来的。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

  在博客上看到肖特的教学设计,我就被吸引了,本课是按复习课来设计的,文本的解读要比初始课的分析深刻,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走一步”的思想为指导,而我要上的,也正是一堂复习课,这一点很契合。肖特设计的问题难度,是我的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很适合我的学情。但是,全盘复制,我又有些底虚,脑子里想起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画虎不成反类犬”一连串的词语,会不会邯郸学步?会不会东施效颦?如果有同行看了肖特的教学设计,会不会讥笑我的盲目效仿?这种感觉,如同一个行窃者在犯罪现场被抓,那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我的心里一直打鼓。

  但是转念一想:名家的范例就是供大家学习的,正因为有了榜样示范作用,跟着名家的步子,普通教师才进步得更快。这些大家是开路的先锋,有了他们,可以让我们这些草根老师少走弯路,少些摸黑走路的时间,更早看到曙光。正如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www.guaze.com)。名家的课,也是可以作为标本的。鲁迅先生倡导拿来主义,我何妨一试?况且,这也是对自己不断学习新知的一种奖赏。这样一想,心里便安然释然了。

  于是,如法炮制,登台讲课。

  一节课自己讲得很投入,心情也很愉悦,预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完成。对整节课,梳理如下:

  优点:1、对于答不上问题来的学生,能做到不急不躁,慢慢引导学生,让不开口的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和欲望,只要开口,便是进步。

  2、微笑教学,有亲和力。尤其对于回答问题不到位的学生,也能用微笑和鼓励的眼神与他们交流,能做到气定神闲,这是不小的进步。

  3、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到位。能针对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评价。

  4、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了润物无声,就课文内容和学生发言,老师能在思想认识的高度上指点和引领学生。​

  缺点:1、板书不够漂亮。字是出马枪,自己的粉笔字需要用心练习,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课堂语言还是有重复啰嗦的地方。以后要记住,对学生的发言,只提炼概括,不作无谓的重复,否则是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

  3、关于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思考:今天,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众人都低头沉思,只有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这个孩子已经回答了好几个问题了,我觉得如果再把答题的机会给了她,会不会有“不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嫌疑”?所以犹疑间浪费了课堂时间。倒不如迅速提问举手的同学,一来保护了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来节约课堂时间,三来可以通过这个学生的回答,打开其他学生的思路。​

  4、听写生字时,学生把“啜泣”的“啜”写成了“缀”,“嶙峋”两个字也写错了。此时应抓住教育时机,给学生简要讲解一下形声字。“啜”是口里发出的抽抽搭搭的声音,所以是口字旁;“缀”是表示用丝线串起来,如缀扣子,所以是绞丝旁,这样,学生会理解性记忆。同时,“嶙峋”的山字旁,形容人很瘦,身上的的骨头像山的脉络一样清晰可见,学生对词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今后要注意把知识细化,从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否则,学生只是机械性记忆,以后还会出错。

  总的来说,这堂课是比较满意的。肖特在课堂里“我没法——”对破折号的解读,“往山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的“更”的解读,两个点没有涉及。自己想到的对两个“啜泣”的比较解读,文章题目中逗号的分析,由于时间关系都没有提及,不过没有影响整体研读效果。

  (附:进修校郝老师评评课: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3、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拘谨到逐步放开。4、备课充分,这是上好课的前提。5、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纠错。6、激励评价具体真诚,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真心的鼓励。

  进修校焦老师评课:这节课三维三感比较突出。三维就是三维目标,三感就是扎实感、愉悦感、投入感。老师教的投入,学生学得投入,师生都有愉悦感。这节课的三个亮点:1、朗读是一个亮点,人物的恐惧、成功的喜悦,都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2、文本解读细致,从字词到标点,体现了语文的特点。3、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评价到位。即使学生答错也给予鼓励。不足:如果在课堂尾声时,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生活中如何克服困难的,效果会更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三:

  前段时间学校针对教师评估组织了一次讲课、听课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获益不少。

  我们初一语文组统一讲的一篇课文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内容是同样的,要求每位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去讲授,体现自己的教学方式的特色,按抽签我被安排在同一天的上午第三节,而前两名老师都是任教多年,有很丰富经验的老师,让我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用两个字来评价管老师的课堂就是“洒脱”,从不按常规形式展示,采取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文本中寻找课堂目标的语句,这样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老师的课堂特别严谨,更像我长期以后接受的教学方式,内容丰富,讲解也很独到,调动学生积极性跟着自己走,课堂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但相比之下,我的课堂就显得稚嫩无章法了,课下自我反思,就是学习目标定得太多,受课上固定时间的限制,导致每个目标都没有展开,使得课堂没有亮点,其次,课堂内容安排不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也不够,整个课堂呈现一种慵懒的状态,以后还要依此改进。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听了新教师陈老师的一节课,觉得新教师毕竟是新教师,存在问题较多。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和板书设计如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师生问答)

  二、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板书列出的记叙文六要求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三、要求学生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学生默读课文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四、分析课文中“我”(教师用语“作者”)的心理活动。(对比学生心理,引导回答)

  五、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悟出文中的哲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经过:被留在悬崖上,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鼓励,爬下悬崖

  走一步:信心顿生

  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走下悬崖: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惊喜、自豪

  哲理:分解困难赢得胜利

  本人观点

  一、本课教师的两大亮点:

  1、教态自然,对学生保持微笑,循循善诱,这是对学生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对新教师至关重要。

  2、板书设计比较合理,简洁醒目,抓住课文要点设计,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二、存在问题

  1、这是一节新授课,不管教师有没有布置学生预习,都不能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对文中六要求作出回答。学生虽然集体回答了,也不过是形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还没有扫清文字障碍,也没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未能实现。如果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也应该让学生个体回答,找出六要素体现在文中那些句子中,以确定学生是否真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2、正音正字正义,对七年学生是重中之重,是最基础的知识,绝对不能忽视。建议让学生过好字词关,然后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读出感情,感知课文内容以及蕴含的哲理。

  3、让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时,应该让学生说出这样划分的理由,以确认学生是否真正理解。

  4、文中以第一人称出现,里面的主人公是“我”而不一定是作者。教师整节都出现“作者”怎么样怎么样的说法,这是极不妥当的。文学作品中的“我”,就一定是“作者”吗?

  5、由于缺少深化、巩固,导致这节课还有20分钟的时间。这说明新教师操控能力还很弱。

  以上出现的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改进,相信教学能力会不断提升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五:

  这两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叙事散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让同学们学习此课的目的仅仅停留在明白一个道理上:面对困难,学会化整为零,个个击破。如此而已。这次教学,我在和同学们探讨这篇文章写作目的的前提下,进一步寻找一些写作方法。

  首先学会文章构思,本文的构思就很实用:冒险-----脱险-----感悟。其实初中很多作文都是在写自己难忘的一次经历(感悟最深的经历),那么文章最直接的构思就这样: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人生感悟。只是解决困难的方法不同而已。另外,结尾一定让同学明白,要学会在一件事中提升,上升到一个高度,写好悟很关键。

  本文还有很多方面也值得借鉴,如小男孩在半山腰上下不能时的孤独恐惧的心理描写,其中有些句子可以让同学背下来,必要时可以让同学们直接搬到作文中去;还有文章中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也要同学们模仿。

  这篇文章还有一个亮点值的学习和模仿,那就是“脱险”的环节。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最能体现中心的地方。怎样写呢?作者写的很好,他把过程细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走下去,一步一步写下来,中心就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在叙事的同时,作者还穿插了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恐惧---似乎能办到---有了一点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这样写来,作文就不怕写不长,也不怕中心不突出,心理活动变化变化的描写也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当然,纵观全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值得借鉴,但对学生,他们作文中选的其实都是小事,怎样把小事写大,还是上述所谈的亮点部分的处理及结尾的如何提升。

  阅读写作一向不分家,若能遇到这样一篇符合同学味口的文章,更要学好学透。上完了这课,我想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写一篇,形似也行,神似就更好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六:

  这篇课文共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在于朗读以及整体意义的感知,第二课时侧重于对于具体细节的把握,多角度的分析,以及与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比较研究。整个内容,自我认为课时内容安排比较不合理,第一节课太空,内容太少,第二节课内容太多,然而实际情况是两节课都有部分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也许在于自己在班级开设的一个小活动,每天让一个同学上台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叙述与最后的讲解,往往要花5-8分钟。所以一来尽量压缩讲故事的时间,二来总结速度要快。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敢讲会讲,关于里面学到了什么道理,一笔带过。当然很好的故事也要有所扩展,就当课外知识。

  上课总体质量一般,课堂积极性虽然得到提高,然而有时把握不住,并不能做到很好的调控。尤其是十班,班级过于活跃,部分男生的思维独特,行为习惯也不好,有时候无意的一句话捣乱了整个班级的课程进程。对于十班,少穿插很有趣的故事,多描述理性客观的课外材料,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承接,也没有用流畅的语言的进行过渡,整个教学环节还显得生硬。这虽说对于新教师在所难免,然而不想逃避,我的缺点在于仍将各个知识点孤立的分开,没有将整篇文章放在一个应有的整体层面上。总是认为学生应该知道这些简单的问题,想努力锻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并不在自己想像的层面上,还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注解,所以注重疏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质疑探究。

  要对学生的学情做深入的分析,所教的两个班,各有各的风格特点,九班尖子班,易用各种事例调动气氛,收回来也很快,对于许多问题,都能有较为透彻与正面的见解。很多同学都能积极的回答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不愧是好班。然而自己现在还无法照顾到整个班级,班级里面一部分同学,尤其是班级角落与后座的同学不能有效的兼顾,使得他们在整个课堂中表现的并非十分投入。这我承担主要的责任,在接下去的一个星期之中,强制性的让自己关注班级的每位同学,尽可能的让每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十班很活跃,课堂纪律保持不好,对于很多同样的事例,有许多不同的理解,这恰恰能考验我的临时应变能力。要注重引导,很多同学往往在回答时故意回答消极的方面,或者故意回答错问题,以此引起全班的注意。这时不要再去重复这名学生的话,对有些出格的言论,进行批评指正,对于这个班,一定要严厉,不然再过几天就会骑到头上。许多问题学生要单独进行谈话,让他们养成习惯。明天早自修,背诵课堂课规,拿课规压制他们。

  近来得多去听课,多看教学视屏,许多教学困惑一直困扰着自己,作业得少布置一点了,太多的作业让我心力交瘁,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许多没必要的东西就不做吧。对于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的把握,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不然太乱太空,学生学了没有实际的作用。教有余力是美好的愿望,总得要有自己的时间。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篇七: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在师生基于课文的互动方面,显得轻松、自然,同时重点突出、富有成效。在很多互动问答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就会有清晰地了解,同时,关于文章的主人公、时间、地点、事件的发展过程等信息也自然而然地明确了。

  这种方式可能也是语文教师们驾轻就熟的讲课习惯,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但是,这样一来,教师的话又难免多了起来,教师还是不免要重复学生的话、重复自己的话,多说很多话。

  这种情况与我这学期想要做的事情是背道而驰的。我想要像余映潮老师那样去讲课。教师课堂语言简洁,不重复学生,也不自我重复,不满堂问,一节课的问题超过十个就重上。用大块儿的学生活动时间、用有变化的学生活动形式,大大提升课堂上学生的训练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师讲得少,但是学生活动充分,是更有意义的做法。

  我仍旧是改不掉语文教师惯常会犯的毛病——磨叨起来没个完,好像是得了“说话狂热症”一样。做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不行的,表面热闹,慢慢地会越来越肤浅。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自己学会安静,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堂训练的机会。一个语文教师喋喋不休的课堂,怎么能够走得更远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种人生智慧。我既然决定学习余映潮先生,我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那么我必需要一步一步地行走下去才可以啊!下一步就是把语文课上得朴素、有效、丰富而美!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