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反思 >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时间:2016-12-01 12:31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一:

  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学习课文时,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根据本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重点,结合本次《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这一实验课题,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是采用抓重点语句描写来感悟人物内心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酝酿教法时,曾有两次设计。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是在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描写,以图达到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但是,试教以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再次深入钻研和把握教材,第二次教学时,抓住课文的两条线索,以学习老教授的描写为主,联系“我”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为辅,力求把这两条线恰当的揉和起来,以便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授的爱护和鼓励对年轻人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

  尽可能地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机会,是我这堂实验课的探索方向。通过查一查、听一听、问一问、想一想、画一画,论一论、练一练等多渠道学习与训练,觉得还是得到了点滴收获:

  一、导入环节的音乐MTV创造了优雅的音乐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小夜曲的境界中,感受小提琴的柔美,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课前要求学生积极查找有关小夜曲和《月光奏鸣曲》的资料,搜集几首小令,解决了本课理解上的难点,扫除学习障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读画想问和讨论相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揭题以后,就要求他们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问”,再次要求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结果学生的表现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在实践着,发言踊跃,讨论也较为热烈。他们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在这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四、抓主线,联系辅线,着力要求学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这篇课文两条主线,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截然分开不可取,但又不能混为一谈。于是,学生划批、汇报时应以老人为主,辅之以我的变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五、力求让学生在想象中领悟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在专心拉琴的图片,并配上小夜曲,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曲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她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上了这一堂实验课,在许多老师的点拨帮助下,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文教学中学生实践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学生都必须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样,也不是蜻蜓点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是我们的职责。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二:

  学校李校长在10月11日听了我《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的教学,对于设计以及完成情况作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坚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中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感情,板书中体现出来。

  通过分组学习,将两条线索向前推进。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课堂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有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三、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换,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朗读的量还不够,朗读的质还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三:

  《唯一的听众》写了作者——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本文语言质朴、清新,很有美感,尤其是对老人语言的描写,如诗一般,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我的教学设计是从第一自然段和后一自然段的鲜明对比中入手,引导学生针对这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质疑解难。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及给我带来的变化去展开教学的。首先引导学生感悟第一次“诗一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的魅力,我设计这样几个小问题: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与老人相识的?2.老人对我说了哪些话?为什么她说自己是个耳“聋”的老人?3.什么样的语言称为“诗一般的语言”,老人“诗一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让作者有了哪些什么变化?从这些问题的理解中让学生领悟到是我清晨中这“唯一的听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她真诚无私的鼓励、关心,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重拾了信心,有了拉好小提琴的勇气,再到后来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成了一位真正小提琴演奏员;然后继续追问这“‘诗一样的语言、平静的眼神’文中还出现了几次,每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用意?”引导学生学习7-9自然段,并加强朗读指导来升华情感。

  对于文中第11自然段中的省略号,我安排读写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课文空白,进一步感化老人对作者的帮助,促使学生动情、动心去表达。只是有些遗憾,因为抽学生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让这节课不够完整,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听众,她将给作者和读者留下怎样的深刻印象呢?”也没有时间去交流。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四:

  3月7日,我和檀小所有老师一道,迎来了教研中心的教研员们的集体视导,心情有些紧张。王颖老师聆听了我的第一节课——《唯一的听众》。

  时间已经过去几天了,可我还是没有从那节课的遗憾中解放出来,还在没有能处理好“问题传递”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的关系而纠结着!为自己没能深挖文本,让学生体悟人物的语言美而遗憾着!

  其实,通过两次试讲,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已经确定了。也许是我太想展现学校的“问题传递”的特色了,课上便要求学生以“问题传递”的形式谈对老教授的充满诗意的语言的理解。在传递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了一些孩子的“力不从心”。教师的要求有些高了,如:老人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在学生“问题传递”的过程中,我过于相信学生,高估了他们的能力,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我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生活实际来深化他们对老人语言的理解。但由于人物语言的含义非常丰富,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欣赏起来颇有难度。这是,如果我及时而果断地改变教学策略,把深陷迷茫之中的孩子们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引领下前行,或许课堂会更活跃,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看来,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师授课时的变通能力,对课堂的成败起了较大的影响!

  课后,王颖老师针对我的课堂的表现进行的点评,并从“人物语言美”这个角度,对我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王老师认为,本节课最难得一点是老人充满诗意的语言发挥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这样讲就会有诗意的效果?通过了解老人的身份,再来揣摩老人的语言,就不难发现老人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同时也是语言表达的高手!“诗一样的语言”,一定是情感充沛,让人的心为之颤动的语言!老人什么技巧也没交给作者,却赢得了作者的敬佩,他不愧为智者!

  从写法的角度,老人的几句话,从内容和形式上也各有不同!传递的形式不同,却得到了作者的由衷赞美!

  当我认为自己这辈子甭想拉好小提琴时,老人说: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老人的话语含义:我不是有意的!似乎有些不安、不忍。)---老人的语言与周围人完全不一样,并联以前作者受到的那些苛责,让作者感到了一种尊重与理解,使交流更加轻松!

  当我灰心的表示自己拉得很糟糕时,老人说: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猜想”一词和“耳朵聋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可以看出老人的话语含义:在老人看来,作者拉琴时那专注的神情和他的的琴艺师划等号的!)-----让作者心理放松,心安,给了作者莫大的鼓励!

  当我演奏了一段,停下来时,老人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也许”、“用心”等词语,可以看出老人的话语含义:不确定的口吻,不会给作者很大的压力;“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商量、请求。“就在每天早晨。”----“每天”一词,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愿意聆听。作者投入的状态令老人欣赏、折服!)-----让作者更加热爱音乐!

  当我全力以赴地为老人演奏后,老人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感谢”----让老人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

  ----“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人由衷的赞美和满足)

  有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还要学会整合资源,让学生的体会老人不同形式的语言给我的不同感受。王老师还建议把老人的语言整合成一首小诗,配乐朗诵。于是,心血来潮,试着写了一首:

  一句打搅,

  让本想溜走的我停住了脚步。

  一种猜想,一句善意的谎言,

  却如同一束阳光,

  将我那颗沮丧、懊恼的心,

  瞬间照亮!

  但是,

  妹妹的冰冷话语犹在耳畔,

  妹妹说:

  你在音乐方面不可能有任何成就;

  求求你,饶了我吧!

  但是,

  我已经没了

  练下去的勇气与信心……

  我对自己说

  你又将那把锯子

  带到了林子里

  你这辈子甭想拉好琴了

  可是,

  老人却对我说:

  也许,

  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

  也许?

  用心感受?

  我演奏的音乐?

  多么温暖的话语!

  让我在羞愧中

  暗暗有了几分信心!

  可是

  老人却对我说: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老人的请求,

  令我受宠若惊!

  每天的约定,

  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于是,

  每天清晨

  我都会为如约而至的老人演奏;

  于是,

  每当我停下来,

  都会听到: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这时,我的心里

  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记得,

  她曾说:

  也许,

  我会用心感受这音乐。

  而今,

  她总说:

  “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的诗一般的语言,

  让我的心头洋溢起了

  从未有过的温暖,

  从未有过的感动,

  从未有过的感激,

  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勇气!

  还有,

  对老人的深深敬佩!

  ……

  面对

  我唯一的听众,

  我不怕嘲笑,

  全力以赴的演奏!

  一日,

  老人竟说:

  “你的琴声

  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在老人的鼓励声中,

  小提琴,

  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然而,

  我却始终不能忘记,

  我唯一的听众,

  以及那些,

  曾经温暖我心的

  诗一般的话语!

  夜深了,我也要就此收笔。相信今后我会更加深入研读文本,带领学生们去深入浅出的领悟语言文字的美!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五: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

  一、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二、重点交流

  1、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通过研读使学生明白: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而我也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再让学生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

  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⑴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⑵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⑶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⑴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⑵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当最后总结时,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六:

  本课在教学最后结尾部分采用一首诗结尾,既总结全文知识点,又给学生一个练笔的机会.诗歌的设计如下:

  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株幼小的绿草,可以增添给世界绿色,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

  学生刚学习本课唯一听众用平静的眼神和温和的语言给我赞赏、鼓励,让我重拾信心。学完课文让学生填写诗歌,应该是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很多学生写出精彩的话语。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我鼓励。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实现我成功的梦想。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激励我上进。

  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照亮黑暗的内心。

  之后,我让学生继续补充诗歌:

  一(),可以()。

  学生写完后,我说:一株小草,一个眼神,一片落叶,一只萤火虫,都是小小的东西,可小小的东西,有时带给我们温情,鼓励,梦想,小小的东西,带给世界光明,温暖我们人心。让我们做小小的事,从身边做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从中概括本课的知识,又受到道理的启发。此举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七:

  今天在牵牛镇小学进行教研,教学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因此上我设定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读好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是:老妇人是怎样鼓励我的?作者又是如何用手中的笔把这一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连续两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不过第二课时比第一课时目标达成的效果要好。而在听了老师们的点评以及自我进一步的反思后,内心深处又有了许多思考。

  首先,每个课时,我们一定要在吃透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目标的基础上,设定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目标,而且要可操作,可测试。

  其次,在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要保证学生真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论是那一课时,作为教师一定要把落实目标做的扎实。而这才是我们教学所关注的重点。

  最后,目标是否达成或达成情况如何,教师一定要了解清楚。

  总之,如果想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不断提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今后我必将继续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八: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课堂中,在出示导学提纲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提升的模式进行学习。

  教学结束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我想从得与失这两方面反思一下: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

  一、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的环节中,积极思考,配合默契,讨论积极。

  二、读写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及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及时进行肯定与点拨,让学生们深入的体会到老教授给予“我”的鼓励以及“我”对老教授的敬佩。

  课堂永远充满遗憾。我认为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是:

  一、整节课,尽管采用的是较新的教学模式,但主流仍是师生的对话。我现在追求的课堂是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互动),必要的时候,我再出场。要想实现这样的课堂,有待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寻路。

  二、朗读形式较少。学生们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对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所以朗读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有些重点词句,学生读出来了,但我未及时创设情境,让他们再美美的感悟。

  三、课堂上的捆绑式评价语太少。我时时告自己,不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也不要让学生吝啬他对同伴的评价,但实施起来,就出现了问题。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一、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二、六年级的语文课,篇幅较长,在教学第二课时时,经常会时间到了,课还没有结束的现象。如何做就能达到轻负高效?它是我现在仍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蜻蜓点水。希望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朝着轻负高效的课堂迈进!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篇九:

  本课教完,对于自己设计的这一课时教学,我想谈谈本课时教学的得与失。

  自我评价:我认为本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是纵观本课堂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准确.

  二、感悟不够。虽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有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四、课堂上的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一个句式转换,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朗读的量还不够,朗读的质还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