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

时间:2018-05-19 08:29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篇一:(1760)字

苦难之后是辉煌,不经历苦难,哪里来辉煌?金一南先生的这部《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它向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读后颇有感触。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超过了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党派。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谁也不会想到就是那样一个不足五十人小团体,小组织,几十个人,渺小的力量,迅猛发展壮大,更是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在异常艰苦与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就像是一直浴火的凤凰,在履历了苦难与挫折之后走向了辉煌与胜利,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群众的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长征无疑成为了中国革命无比艰险的一个缩影,它是红军将士同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凶恶的反动军队之间展开的一场大搏斗。《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这是这些人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忠贞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朝着远大目标冲锋向前,方才成就了我们和平的今天。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生活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也无法想象徒步二万五千里,翻过皑皑雪山,趟过滔滔急流,走过茫茫草地……是何等的艰险,但是我们却深刻的感受到红军将士们视死如归、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如果没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没有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装备低劣、缺衣少食的红军将士,怎么能够战胜凶顽的反动军队,怎么能够征服险恶的自然环境,怎么能够从人们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中拼杀和奋斗出来?

想想我们现在,那种精神、那种信仰是不是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口袋富足了,精神却匮乏了,房子变大了,灵魂却渺小了,我们读着历史,却在忘记过去,读读我们党的苦难与辉煌吧,洗涤我们的心灵,鞭策我们的灵魂。

《苦难辉煌》也告诉我们:其实没有神,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人。人最不能免得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我们党也走过弯路,也受到左倾、右倾思想的影响,但最终能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正是能够实事求是的面对党内、党外形势,不调整和变更战略,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红军长征由初期陷入困局到后来踏上坦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教条主义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坚持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把“打”与“走”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

在和平和发展能为主旋律的今天,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实际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甚至是前人从未遇见过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这就要求人们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那样,善于开动脑筋,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大到建设好国家,小到做好个人工作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传承了这一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创了新的天地,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

金将军着手写这本书前,仅整理资料就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其间,他读了500多本书,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最后形成52万余字的作品《苦难辉煌》,在充斥这学风浮夸,学术造假,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中,金将军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事实求是,尊重历史真相的态度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的一生并不一定经历多大的苦难,也并不一定会取得多大的辉煌,但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我们的每一步,每个平凡人坚实的每一步将成就我们国家的最终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篇二:(1827)字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记录片,名字是《苦难辉煌》,感觉好,放不下,就去网上搜,十二集,起早摸黑,一天看完。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以及影视剧、纪录片等也曾看了很多。过去那些年讲正面的多,拔高的多,有些高得甚至离谱。这些年,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却多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书对共产党,对它的领袖的行为胡编乱造,肆意批判、甚至是诋毁。象《苦难辉煌》这部片子这样,能以宽广纵深的视角,精微细致的笔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这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说它有纵深的历史脉络是因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包括新世纪,都在它的审视中。说它有世界性的宽广视野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从苏联到日本,一个个左右世界走向,左右中国命运的事件,一个个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发展的历史人物,都表现了作者较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以及睿智的令人回味的思索。

它的语言不浮华,却句句击打人心。它的一些早年影像不很清晰,可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它最击打人的是这样一些话,“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年代”。“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赴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指的是红十军团被敌人包围后,粟裕带出来的的几百人,其中还有部分伤员)。

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为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战死了一批,又爬起了一批。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那个年代,政党无数。为什么独独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的共产党成了气候。答曰得人心。书中说,淮海战役,十万解放军在前,后面竟跟了三十万的支前民工。国民党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闹心的问自己,我这是在跟谁打仗?其实张学良在他之前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蒋介石:“剿共不成。原因是,我们没人心,他们有人心。”

为什么共产党有人心,也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利益。

想起看过的一些书籍、刊物,有的无良作者把毛泽东成长为党的领袖,描写成是靠排挤、打击、阴谋、暗算这些下作的手段实现的,把毛泽东的私生活也写得很淫乱。这些人中,有的人知道历史,一些人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地去肢解歪曲那段历史。还有些人根本就不读史,甚至还有的大字都不识几个,自以为愤青,以骂领袖来博得别人的眼球,肆意的胡说八道。要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如果不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有着宽广的革命胸襟,不是有着对革命战友的生死情意,不是有着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不要说在那九死一生的残酷岁月能吸引到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与之共同战斗,最终奋斗出一个崭新的共和国,恐怕共产党自己在它建党之初,也早就四分五裂,领袖们也早就各奔西东了。打开毛泽东的诗词,翻开毛泽东的著作,想着他和他的战友们为我们留下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只要是稍有良知的人就该动容,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领袖而感到自豪和光荣。还有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能比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更优秀,没有。一个人得有多无知,多无畏,甚至得多无耻,才能口吐恶言,昧心的抹黑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在他的书中写到了国防大学的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将军,是一个关于当年如何入党的问答。

“一个晚上,来人把我领到城墙边问我:你怕死吗?我说:不怕!负责入党的同志对我说,那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手续简单吗?简单,可又不简单。为了信仰,他押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那血雨腥风的恐怖岁月,还有什么比押上性命来得更有分量呢。

不可否认,今天的共产党人早已不可与当年的共产党人同日而语。当年是为“他”,为人民。今天的一些党员是为“己”,为自己的家人。仅仅是为己就足以能毁掉这个党了,有时甚至还要加上“损人”二字。这些党的异己分子,正在肆意糟蹋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荣誉,正在疯狂的消减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声望。他们穷奢极欲,他们贪婪无比。由此,当下的整个社会风气向下,只讲物质,不讲精神。信仰不在,理想缺失。一些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的人们正逐渐的与共产党离心向远。共产党在新世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此话极有见地。是的,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篇三:(1896)字

以前,曾在电视“百家讲坛”栏目听过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讲座,讲的是我党主要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夕的思想斗争和长征的深远意义,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金一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认监委党办给各支部发下一摞图书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必须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可以一蹴而就,一目十行,因为,字里行间的信息量太大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犬牙交错,是非对错翻云覆雨。

这本书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以前读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往往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赋予了片面或单一的主观色彩,虽然读起来省事,但是并不见得符合历史的真相。

金一南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

《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蒋介石等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出尔反尔,他们也会拉帮结派,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叛变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这本书里阐述的洋为中用的道理让我也颇有启发。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

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一句顶一万句”?不把握这一点,不引导他们学习和了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用事实向他们证明他们某些东西与中国实际的脱节,结果反而限制了他们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结合我们的认证认可工作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像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认证认可也是“泊来品”,是洋玩意,需要洋为中用,无论是模式、程序,还是标准,甚至名词术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结合中国人的心理、教育和接受程度,在深刻理解认证认可精髓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如果当初我们引入ISO9000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恐怕不会造成现在“滥”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设计新制度的时候,如当前紧迫需要研究建立的碳评价制度,一定要融入中国的国情,无论是管理措施还是技术指标,直接拿来主义的懒汉做法要不得。如果我们做成功了,对国际认证认可活动也是推动和发展。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更加为我所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教授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

通过他的这些话,我明白了这本几十万字的巨著来源于他经年累月积累的二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而我想,做人要做个有心的人,做事要做出个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机械照搬。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说的多,干的少,不要做批评家和空想家,要做实干家。

人间的苦难很多,但不一定都创造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式的苦难才最终创造辉煌。愿我们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富国强民的道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读后感1800字篇四:(1877)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开篇词上阙,诠释了我阅读《苦难辉煌》一书的最大感慨。

开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动形象又蕴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书确使人有欲罢不能的感觉。我是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上下班地铁中读完该书的,看这本书,上班之路感觉不再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历史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充满了希望、变数、迷惘、苦难,在挫折面前我党的精英们又屡屡不畏牺牲、坚定信念挺了过来,逐步走向了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难辉煌》就是这样的一部书,它让读者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触。

我每每沉醉于民国时期的陈年故事,慨叹着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了,中国真正具有了少年气象,从此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绝对混乱无序,而是国家没有了绝对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权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才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能够活跃,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与民国初年都是这样的情况。民初各色军阀、政客、理论家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组成了波澜壮阔且多姿多彩的一台大戏,其中能够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闲之辈。而只有具备组织纪律性和远大理想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够走的更远。国共两党里面不缺这样的人杰。

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期望。两党的精英们都是在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质自觉承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重任。如果两党和睦共处,两党内的精英们,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他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只是因为两党在具体实现国家富强的手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学、老乡、师生们要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扬镳,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牺牲。当年你死我活争斗的英雄们现在都不在了,还是那一片河山,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努力实现着英雄们当年的梦想。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也难道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所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们都醒来看一看,是否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国共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为日寇侵华制造了可乘之机,也使得中国抗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楼梦》中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熟读古书的毛泽东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从当时形势上共产党又绝对不能让步,只能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图存。更何况大形势非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无法改变现实,这实际是很无奈的一件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并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当前,中国仍处于分裂,国共是否可以接受历史教训,抛弃前嫌,高瞻远瞩,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侵占我钓鱼岛、南沙等国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共同维护我中华民族长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国家坐收渔人之利呢?

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许多细节,也使我改变了一些以往既定的看法。如我现在才知道,彭德怀和林彪在中共军事指挥中实在是居功至伟!也了解到了居然红军中还有比林彪更出色的伍中豪,甚至于还有那位详不可考但却在赤水让毛泽东吃亏的周浑元。另外无论是苏共中共的还是国民党的英雄,许多人叱诧风云前半生,最终也未必就有好的结局,读来真让人不胜唏嘘。

阅读这本书,我还看到了我党对待历史日益求实的态度。书中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更显全面,不以你是领袖就把所有功劳归于你,不以你曾犯过错误就抹杀你的功绩,也不以你站在了国民党的行列里就诬蔑你的智商。

阅读这本书,我还有个感触是英雄们真是年轻有为。英雄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打拼的时候绝大多数竟然只有二十多岁。我不禁猜想,慷慨悲歌、勇于牺牲的事也许年轻人更容易做的出来,你能想像后来号称曲线救国的附日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曾豪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吗?当年许多坚持革命到底的年轻英雄们立身正、立志坚,即使现在也是值得我辈学习的。当然大浪淘沙,对于晚节不保的人,也只有抱以惋惜了。

书记推荐我们读这本书,如果说是“点石成金”给了我们“金”的话,我们应学会他的“指头”;如果说是“授之以鱼”的话,我们应学到他的“渔”。若如此,这本书就不简单是一本书了。这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另外收获。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