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8-05-14 07:27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0字篇一:(2076)字

《明朝那些事》说的是从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将近三百年的事。这本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多半别人也要耻笑他胡编乱造,所以现实就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作者石悦就以正史为基础,用写小说的笔法把晦涩难懂的历史写的幽默生动。

这书是迄今为止的唯一全本白话说明朝历史的小说。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朱元璋农民起义,经过艰苦战斗,打败陈友谅,凭借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登上王位,又杀掉胡惟庸,重权独揽;朱棣被逼造反,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无奈朱祁镇亲信宦官王振,断送了“宣统之治”的太平圣景;嘉靖万历爷孙更是深居简出,不理朝政,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四起;明朝气数已尽,任凭勤劳努力的崇祯无论怎样力挽狂澜,也无法挽救颓势,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是我看完《明朝那些事》(朱元璋篇)想到的第一句话。西汉的刘邦是这一经典理论的始作俑者。刘邦将一些建国时建功立业的大将们悉数杀了。韩信在临刑之前发出了“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为何即位的帝王热衷于杀害功臣的原因。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太子朱标看不过眼,劝他:“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是白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的看着他说:“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

1368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建立了。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属于自己,其实他原先所要求的只是一碗饱饭,一个家,一个妻子,如果运气好,能有一头牛帮他耕地。然而现实的残酷逼迫他选择了这一艰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他,他所能相信和依靠的,只有他自己。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也开始了朱元璋的杀戮历史剧……

徐阶严嵩的政权夺势,尔虞我诈;于谦王守仁的力挽狂澜,刚正不阿;张居正变法的百废待兴,改革反腐;戚继光俞大猷的英勇拼杀,抗击倭寇;袁崇焕卢象昇的巧用兵法,评定内乱;孙承宗的老谋深算和李自成皇太极的最终进攻……

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心理、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

毫无疑问,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有着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精力充沛,他执政三十一年,勤勤恳恳日夜不息的处理政务,一个天才加上勤奋,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做不成的呢?他相信自己能够操控一切、改变一切,他已经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成为了这片广阔大地的统治者。但他并不满足,所以他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社会体系和架构。他相信,就如同以往一样,他会胜利的,事情是会按照他的设想进行下去的。可是历史规则这个对手与之前的都不相同,他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去招惹朱元璋这位猛人,却不断的缠扰着朱元璋的子孙,而朱元璋的体系也在时间的磨砺下变得千疮百孔,最终失去了控制力和约束力,历史固执的按照自己的逻辑方式走了下去。事实证明,在这场斗争中,朱元璋失败了。原因何在呢,答案看起来似乎深不可测,其实很简单:因为朱元璋只是历史的执行者,他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使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王元璋来完成历史的使命,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帝国。历史是一个好客的主人,但却从不容许客人取代它的位置。历史也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个人可以支配创造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实乃至理名言。

正如当年明月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

“虽然结局未必愉快,但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将继续幽默下去。”正是这样的幽默,使我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精彩纷呈的大时代中去了,更深一层地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除此之外,从历史中,我们是否可以懂得一些生活的道理呢?

在明朝末年,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任由无数人坚强地活了下去。在这期间,徐霞客穿着布衣,带着干粮,游遍全国;郑成功自己准备,自己招兵,远征琉球。他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相信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功地度过了人生。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0字篇二:(2025)字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7本),前后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明(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历史剧,可能因为主角是明朝,所以很希望看到它的强大。从开始时候的朱元璋到最后的朱由检,又是一个从兴而衰的更替,历史规律就是这样,它不可能永远强大。看到最后的时候感觉很遗憾,崇祯真是一个悲剧的皇帝,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但,还是那个经典的评论“无力回天”。他20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还多,天天上朝,穿旧衣服,不好色,没享受到权力,尽承担义务,多次颁布“罪己诏”,无奈啊,还是在他手里亡国了。用当年明月的话说“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明朝亡国跟以前朝代亡国有相似的地方,比如民不聊生、内忧外患、官场腐败,但有两点还是不一样的。一,崇祯个人为“中兴”国政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绝不昏庸;二,猛人救火,孙承宗、袁崇焕两个偶像级大哥人物在前,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在后,并有关宁铁骑、洪兵、天雄军、秦兵一干勇猛战士。有这两点注定了这最后的历史不会是一段一边倒的屈辱史。困扰着崇祯的三个难题(文官、满清、农民军)也把明朝打垮了,松锦大战败于清,猛将死的死降的降,李自成直捣京都。朱杀妻女后自缢煤山。“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无伤百姓一人”,遗言如此,好心疼。想起那句“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大明气数已尽,崇祯,怨不得你,你已经尽力了。相信对于开国第一猛人朱元璋,有这样的后世,也不会强加责备的,毕竟崇祯接手的就本是个烂摊子,积重难返。倘若朱由检生在哥哥朱由校这个木匠之前,明朝不至于乱成这样。这个木匠把朝纲搞得乌烟瘴气,结党乱政。没有如果,历史偏让你一个如此勤勉之人做了亡国君!纵然你也生性多疑、求治心切,纵然你无法媲美先祖的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但你无愧自己短暂的一生,扪心自问确实努力了,无悔矣。对这个大明甚至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勉的皇帝,我深表敬重。能青史留名真的是很不容易,看着大明一代,能人辈出,很是欣慰,我简单总结一下这些猛人。1朱元璋。幼年悲惨,开创大明基业,刚猛治国,少有的强势皇帝。2朱棣。平定天下、迁都北京、修永乐大典、沟通南洋、平定安南、打压蒙古,其中任何一件事都是丰功伟绩,上马冲锋下马治国的典型代表。3郑和。原名马三宝,七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郑和之后,再无郑和。4于谦。官至少保仍两袖清风,京师保卫战立功,名族英雄,德才兼备,死于“意欲”谋逆罪。5王守仁。又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并能统军征战,中国历史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说世称“心学(或王学)”,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弟子与心学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徐阶张居正等,名扬海外。6胡宗宪。抗倭名将,是戚继光上级,一生精力投入抗倭,因政治斗争入狱,死前两句诗“宝剑埋深狱,忠魂绕白云”。7张居正。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改革推行鞭法和考成法,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明朝重获生机。8魏忠贤。立“阉党”,自称“九千岁”,最黑暗的宦官专权头目,后被崇祯打倒。9孙承宗。关宁防线的构建者,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满桂的提拔者,收复关内四城,赶走皇太极的护卫者,最后自杀而亡。10崇祯。知道悲剧的结局,也无法改变,却依然要继续,人生一大悲哀。还有很多出类拔萃之人:文臣—刘基、姚广孝、杨士奇、徐有贞、杨廷和、李东阳、夏言、徐阶、申时行、钱谦益;武将—徐达、常遇春、蓝玉、张玉、俞大猷、李如松、李成梁、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吴三桂;奸佞—王振、刘瑾、严嵩、严世蕃、魏忠贤;其他—方孝孺、宋濂、解缙、万妃、唐伯虎、海瑞、李时珍、徐霞客、黄宗羲、秦良玉。在明代的众多高人之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于谦。军队惨败、皇帝被俘、京城空虚、人心惶惶、群臣主降,一片亡国之象。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英雄。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北京保卫战成功。他很强硬,怒斥朱高煦,跟王振干仗。他身居高位,从不滥用权力,清廉正直。徐有贞的“意欲”杀掉了于谦,臭名昭著堪比“莫须有”。于谦才能过人,品德上也无可挑剔,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比较欣赏这样的成功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所以在最后他以徐霞客的事迹进行了总结,我看过他的访谈,他自己大概就是这么个人,至少在我看来没有被外界的舆论以及荣誉压垮,他还是基本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接着写书。我只是觉得这本书里充满了权力、阴谋与斗争。里面有正义、邪恶、善良、狡诈、忠诚、背叛、气节、宽恕、孤独、希望、痛苦……看完以后也就稍微得多了解了这段历史,没多大好的影响,反而觉得历史充满了悲剧。人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无愧一生就已经很好了。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000字篇三:(1922)字

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一直想写读后感。结果阴差阳错就一直拖到现在。实际上我一年前就读完了。像我这种文化不高,看不懂文言文的人,想读中国历史真的很费劲。其实不要说文言文,连红楼梦里的文字都不敢保证能完全读懂。-。-!所以,我读历史的选择就很小了,只能找通俗的文字来看。无奈大陆像样的历史书又不多(经常出现写哪朝夸哪朝,扭曲各种事实的现象)。所以,值得读的,《明朝那些事儿》肯定算一本。

这本书(实际是一套书,共七本)毕竟太长,登场人物太多,历史事件就不想讨论了,只想说说作者。作者当年明月确实是一个很牛逼的人。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已经很不容易,最让人惊讶的是还有如此好的文笔,再加上把历史写的深入浅出,确实是高手。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看历史本身,更关注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相较于一般人的而言,作者对明朝的总体评价更高。下面分别说说作者对,明朝皇帝,制度,技术。甚至中国文化,美国文化的看法。(我对这本书总体上是非常满意的,对作者也是很佩服的。这里只是用比较高的标准去评价作者)

对明朝皇帝的看法

他认为明朝还是有过几个不错的皇帝。在前几个皇帝死之后,作者都会留下总结性的评语。一般都是正面的居多。对于朱厚照这种明显不是好皇帝的人,评价都很宽容,一般都说他作为一个人没什么问题,只是做皇帝不合格。朱祁镇这种没有知人之明的皇帝,作者也只是叙述史实,但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强调,而是扬长避短了。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问题,写哪朝夸哪朝。如果他哪个皇帝都不评价还好,可是评价牛逼的而忽略差劲的,难道这么做是为了不让读者流失?当然,还是要比一般的历史书好得多,毕竟没歪曲事实。

对明朝制度,技术的看法

作者确实也承认八股文这种取士的方法不好,可是表达了另一种新奇的观点,大意为:在这种难写格式下都能写出漂亮的文章,甚至还能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八股文本身是不允许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能中进士的都是人才。好吧,他们是人才。作者也够人才的,把坏事往好了说。

在打也先,日寇的时候,书中提到明军使用了火器。而且不是从外面买的,是自主研发的。这些我相信都是事实。可作者非要说明军技术多先进,火器多好用,不仅我不信,连作者自己也多次透露过这些火器问题很大,比如大炮容易炸膛之类的。当红衣大炮登场,作者也承认还是外国的炮造得好。但在说这之前,还要先加上一句:”不是我崇洋媚外。”

对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文化输出的看法

朱棣派郑和出海,作者多次表达了郑和有多牛,传扬中国文化之类的。可实际上,朱棣的和郑和动机不仅不一样,而且都不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朱棣,一个被逼无奈而篡位的人,他出海是为了像其它国家表示,我才是中华正统。这实际上是心虚,不自信的表现。因为在明朝国内还有不少人不买他的账。这点作者虽然也提到过,但是并没说他派人出海是为了寻求”帝位认同”感。而郑和的动机在书中倒是提到了。由于信奉伊斯兰教,郑和一直想去麦加朝圣。所以这么一理清楚就会发现。一个心虚,一个挚诚,无论谁都不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出海的。即便真传播了中国文化,那也只是歪打正着。

虽然写的是中国历史,但作者还是有几次提到了美国。我能想起来的有三次,除了一次是讽刺调侃以外,另外两次都是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示不满。我知道,许多人都会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检测大脑的第一反应的话,一提起美国,除了强大,富裕之外,恐怕在军事,国际政治上能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霸权”。如果有人问我,美国是不是霸权主义。我也会说是。但我仍然不认同”大部分人的看法”。因为很多人似乎忘了一点,霸权主义诚然不好,但美国是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在奉行其它”主义”,也给全世界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别的不说,仅从美国在美苏对抗的表现来看,仅有霸权主义是明显不够的。更多的还是智慧和勇气。假设,如果苏联在美苏争霸中获胜,世界会怎样?可这样不对,历史不能假设。好吧,不用假设。看看被苏联输出革命的天朝是什么样的就行了。

当然,作者反美不难理解。因为他是海关的公务员。在那种环境下,那种环境下还是很容易影响判断力的。

作为我对作者对美国的看法,有两个前提需要交代:

在书的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个不相关的故事。讲的是徐霞客的事。为什么要写这段不相关的事呢?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在后记里,作者提到了他放弃了靠这本书赚很多钱的机会。而是选择把所有内容都发到网上。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读或不读。

我认为这才是作者最讽刺自己的地方。说美国不好,可是在书的最后,和后记里,都表达了很明显的美国价值观。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