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000字读后感 >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17-09-15 10:58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篇一:(2265字)

《论持久战》不愧是伟人之作,我们要快速的扫读一通也的费上好些时日,但也仅限于文字阅读罢了。如果要知道其中的意会,或更进一步,的花上多次的细细品尝其中的乐趣!就不知要多少时间?或是几年,也许是一生也难得成全。不过我要是花去一生的时间能对《论持久战》有一知半解也就是无比荣幸了。

《论持久战》是在一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当时,我们伟大的祖国正是抗日战争仅要关头,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抗日战争前图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解开了不少迷惘的中国人,使人们明了国家的处境,也让人们有了既安达的心理支撑。这些就为祖国的抗战胜利的有离基石。在这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还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毛泽东在文中为了让已经误解当时中国形势的那些人从中正看中国当时的形势,在文中他还也文答的形式解说了最易犯错误的问提。充分考虑了已经出错的人便宜理解,些都是毛泽东为了争得更多更好抗战资源的高瞻远瞩。

好利用了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述了最实用的思想,。《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例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写到:“关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篇二:(2083字)

出生于中国80年代末出生的青年,我们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国际性的大战争,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印象绝大多数都是零星地来自早年所受的教育中,如凭语文课本《狼牙山五壮士》以及历史教科书上的零星介绍等,还有抗日题材电影《三毛从军记》、《地道战》、《小斌张嘎》等,或者熏陶于我们各自成长的家庭环境内的长辈们讲述的故事。对于我来说,这种不够清晰的历史印记一直伴随着我多年,随着年龄的成长,我逐步意识到历史之于个人、历史之于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厚重及其重要性,对之前多年于系统性的历史知识的无知,我深表惭愧。自从将胡老师自选编辑的《文献选编》这一系列文集,我对《论持久战》一文感悟最深,细细读完后在此略写下些许心得,为完成课程作业,也为自己简要作一番小悟总结。

《论持久战》一文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八年五月,也就是抗战全面爆发时期,针对当时某些人提出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在此文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从内因和外因方面分析了中日两国当时的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等,并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并且在此文中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必经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读罢此文,我才对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也深深地为毛泽东的雄厚的历史感、哲学感与独到的逻辑思维能力感染与折服。我一边读此文,一边反省自我的成长,强烈地感受到这篇文章的普适意义,不仅仅映射着当时的中国与日本的斗争,也可以映射着每一件进步的事物与个体的新旧交替的抗争,尤其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具有很深的启迪。我将主要从以下两点来总结一下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悟。

一、“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欲达此目的,便需一绝死战。便需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绝不停止。”这是毛泽东在这一文章中对抗日战争的目的与性质所描述的话。和平与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形势的两大主题。正是毛泽东如此清晰地阐明了这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才让当时的中国人民清醒地意识到每个人的重担与使命感,于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确的奋斗目标指引下,广大人民的凝聚力是不可估量的。从历史回到我们目前的状态。我们急需要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的这种奋斗热情与目标与当前我们的状态对比。在中国改革开放热潮进行了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形势,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与其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且不谈大的抱负,我们的青春时光也需要一个清晰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引导,这样才不至于荒废太多的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的时间。困顿迷茫中的我们,需要内心的平和,积极而稳重的行动去践行自我所追求的价值。

二、“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焰火,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这句话是毛泽东在“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这一小节中所写的一句话。正义的中国人民为了取得抗战胜利,驱逐非正义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牺牲了无数的生命。战争的硝烟炮火摧毁了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各地的历史面容,留下的创伤不计其数。正是因为出现过南京大屠杀事件,今天的我们才会对南京格外敏感,才会想起在2013年的12月13日是在这次屠杀中遇难同胞的76周年纪念日,才会祈祷和平;也正是日本曾经在上海这片土地上的暴行导致曾经的上海有过一段“孤岛”时期以及诞生于这一时期内的孤岛文学、喜剧和电影等被誉为“抗战时期的文化堡垒”,这些文化遗迹是乱世黑暗中沉淀出的纯洁与明亮。我只曾经在某个秋季踏在南京玄武湖边的法国梧桐树下,多次穿行于曾经一时为外国租借地的上海徐家汇衡山路一带的法国梧桐树下,常常会大致想一想抗日战争所带给这两座城市的颠覆性影响。通过长时间水深火热煎熬的革命,正义的为维护和平的反侵略最终战胜了非正义的侵略暴行,这场前所未有的血泪史造就了深深烙印在我们乃至世界其他人民的文化印象,纯洁了生命,沉淀了历史,也照亮了未来。不仅仅是国家与国家,集体与集体是这样。再缩小一下,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反省自我革命的过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需要不断激发出自我的正能量去与负能量抗争,通过各种实践、反省、总结不断地认识自我,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历练、成长,以此一步一步地积累沉淀,摸索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并积极充实自己的人生旅途,沉淀出自己的价值,历练自己的人格,影响自己身边的人。

我们的前人在抗日战争的挣扎中为我们沉淀了一片满目疮痍而厚重的历史热土。处在新时期的我们,需要经常拿出来翻一翻,映照一下自己的成长,会更有助于定位好自己的方向,稳固内心的信念,才不至于让我们在浮躁中偏离自我内心的平和。“青年强国家强”,我们没有机会如前人那样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下历练,新时期的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成长中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和思考。尤其是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需要引历史为鉴。以后应该要多沉下心来读一读历史,洗练一下内心,以便更轻松地前行。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篇三:(2194字)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的一篇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后在八年的抗战中证明了他的思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最终指引着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他的著作中仍能发掘许多对于我们具有广泛的有指导意义的好东西。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毛泽东深刻地洞察出解决中日矛盾的关键在于矛盾双方内部要素的不断变化,揭示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战争不能达到日本统治阶级所期望的兴旺,而将达到它所期望的反面——日本帝国主义的死亡。”中国所进行的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这种进步和正义性为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指明了战争的客观规律及其结局:“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那类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之政治异常而发展,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毛泽东正是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分析研究中日战争发展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本质,考察中日战争相互矛盾着基本特点或基本因素的量变和质变的情形,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特别强调抗日战争的人民性——“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面度对的困难。

现在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后感2000字篇四:(2129字)

《论持久战》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而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而作的名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经验,批驳了当时最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抗战后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篇著作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论持久战》是篇论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对抗日战争做了论述,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现在再重读论持久战时,与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论持久战》一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他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大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是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论持久战》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赂的现代局部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它不仅在国内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论持久战》无论是用于军事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遇到困难,难以解决的时候,有时候甚至要坚持努力奋斗好长时间,更有陷入困境无法走出来,而我们应该走持久战战略。首先我们要正视自己面临的困难,总结出现困难的内因、外因、敌因、我因,然后先从第一个阶段开始,找出自己处于困难之中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在找出原因后就是第二个阶段,认真改正,保证同样的错误永远不会发生,然后探寻新的发展道路,为发展新的事业而准备。第三阶段就是要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进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把生活从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夺取生活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一篇不朽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思想战略,读了《论持久战》,我受益匪浅!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