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时间:2020-10-30 11:58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第1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初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是通过电视剧,电视剧里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和华丽的场景,但是却以平凡为视角,展示了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所形成的平凡的世界。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人们经历着生老病死、爱恨离愁、沧海桑田。看完这部电视剧我思绪万千,感触很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此趁着暑假又把这部小说看了一遍。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路遥,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四年的时间进行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著作。路遥也因此荣获矛盾文学奖。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在写完这部小说后,便在四十二岁猝然离世。

  《平凡的世界》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的。哥哥孙少安,勤劳、朴实、善良、忠厚,为了生活,放弃学业,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为了亲爱的润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忍痛隔断情丝,与陌生的外乡人秀莲结婚。18岁凭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选为生产队长,后来又开办砖厂,自己创业,虽然在创业过程中异常艰难,但是他从没有放弃过。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穷苦作斗争,还要处处提防算计自己田书记,即使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也能顽强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负重前行。

  弟弟孙少平勤劳、勇敢、智慧,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只能吃得起“丙菜”,但他学习却非常刻苦,心怀远大理想。高中毕业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期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他奋斗不息、坚忍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希望。少平的家是贫穷的,但却充满温馨。少平与小霞的爱情是遗憾的,但却又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

  品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对生活和苦难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我们的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充满苦难。如果苦难来临,希望你能如少安、少平那样忍受痛苦,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以及在追求梦想的人都应该看一看《平凡的世界》,因为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不公、社会不公,只要你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最终就能获得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也应该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因为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又稳定的时代,生活富足安稳,不会遭遇主人公所遭遇的苦难,但是时代不同我们也会经历他们所没有经历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一员,我们需要跨过泥泞,自立自强、奋斗进取最终成为不平凡的自己。

  【第2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你现在的很多想法都会改变。

  在这本书中,带给我影响最大就是孙少平。他的家很贫穷。他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丙菜。但并没有抱怨这个世界带给他这么多的不公,他只是怀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

  我佩服他,佩服他可以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心中却

  依旧为可以读书感到崇高和兴奋。

  我欣赏他,欣赏他可以这边脱掉肮脏的工作服,那边就可以和田晓霞谈论文学,和顾养民探讨人生。

  我敬佩他,敬佩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

  他像不倒翁,像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平凡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平凡中也有伟大。同时也告诉了我,我很幸福,我应该学会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能够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这部得到了矛盾文学奖的小说,在中国,这是极权威的大奖。很多我佩服和欣赏的作家也没有得过,这应该是官方对这本书的最大肯定。同时,有很多人同我一样,喜欢看这本朴实厚重的农民小说,概因其文中饱含了作家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一个时代的反映和思索。《平凡的世界》不但创造出逼真的现实感,还成功地创造一种乌托邦式的意识形态幻觉。《平凡的世界》里那套扎扎实实的现实描写背后有一种非常光明乐观的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书中一个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安排(孙少安、孙少平不断获得善人帮助、大人物赏识、润叶、田晓霞等高干女儿七仙女式的爱情)都是基于这种信仰,这给了读者极大的心理满足和阅读快感。如果把《平凡的世界》与《人生》做一下比较就可以看到,《平凡的世界》不仅是细演的人生,更是完美的人生。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就白纸黑字的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臵,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在,1

  只要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第3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既然牵扯到了田晓霞,那就回避不了爱情的话题。先说的题外话。路遥贫苦艰辛屈辱的幼年生活除了使他极力想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之外,还是他想有飞黄腾达,成为高官显贵的幻想。特殊年代的农村成分划分以及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让这个贫苦农民出身的人极力羡慕城市人的生活,并想方设法成为一名公家人,不再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上继续刨土疙瘩。即使他写书,也是想着赚钱,当文联主席,成为名人。小说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农村人对城市人公家人或者工人身份的羡慕仰视向往。

  远了不说,双水村公派教室刘淑芳让多少人羡慕不已,润叶跟少安的爱情纠结中,少安因自己的农民身份,润叶的干部或者教师身份而深深自卑。孙少平有机会调入大城市时因自己是煤矿工人或者农民出身或脸上的疤痕而面对大城市的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或是恐惧或是身份悬殊而拒绝了吴中平和兰香的好意。那么,怎样解决这样的羡慕或是向往呢?作者用了传统的爱情或者婚姻的话题。孙少平跟田晓霞,兰香跟吴中平,少安跟润叶,郝红梅跟顾养民这些纠葛的爱情里寄托着作者对城市人对高官厚禄对权力的渴望与羡慕,而与金钱无关。当然,这些关系终究是不能长久的。农村的或者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的价值判断,生活追求,心理定位,对家庭的责任等等都与城市人有很大差别。我敢断定,即使田晓霞活着,她跟少平也会向少平本身预料的那样以悲剧收场,可能作者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的恋爱结果,又不能写他们的感情矛盾,因为没法写,只好让田晓霞在洪水中牺牲了。

  相反,兰香可能跟吴中平会有好的结果,兰香懂事,朴实,善良,真诚是个适合过日子的好姑娘。但婚后可能面临吴中平的出轨或者小三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里面几乎没写恋人吵架的话题,不管谈了多久的恋爱。或许,作者本身没有这方面的深刻体验,又或是特殊的时代背景.

  另一个小说免不了的情节就是男主角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工作或学习环境都有女人喜欢。孙少平一个从小饱受贫穷屈辱,过着饥寒交迫,家境极其破败,高中时也因吃黑面膜和丙菜而不敢跟同学一起吃饭,进而衍生出他与郝红梅因同病相怜而产生的初恋,这个情节尚可理解。可是后面他与田晓霞,侯玉英,煤矿老班长的漂亮老婆,还有金秀的各种感情纠葛未免让人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感情经历未免有点太丰富,当然不是我因为自己是单身狗而羡慕嫉妒恨,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一来作者仍然逃不出男作家笔下的男主角周围一堆女人追的魔咒,而来作者也是因自己感情的不顺转而把自己对感情的渴求,对女人的渴望寄托到少平身上。看吧,少平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女人围着他转,他也没这么追,就是靠所谓人格魅力让那些女人争着要嫁给他,他只是一个穷山沟沟里出来的揽工汉或者掏煤的!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思想单纯,没有门当户对的世俗观念?因为他们相信心灵的贴近可以超越物质的鸿沟?错!为什么郝红梅被嘲笑为孙少平的婆姨之后转而讨好顾养民还死要面子的要乙菜?为什么金波是临时工的时候没有姑娘看上他而他顶替他爸成为正式工之后却有那么多姑娘开始愿意跟他交往?金波可是比少平帅多了!为什么那个村支书要把少平介绍给自己女儿时那女子却因为少平的出身或者工作而鄙视嫌弃?为什么吴冰老婆一听兰香是黄元农村的,就抱怨儿子眼光不好?这些统统因为不管任何时候门当户对都是必要的。

  【第4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能够读完这样一本大部头书,对我也算是奇迹了。

  首先这是一部给我极大内心震撼与心灵共鸣的伟大著作。主人公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永远昂扬的斗志让生活这驾马车轰隆隆的越驶越快,似乎要把所以人甩在身后!又回顾了一遍微信收藏的路遥生平,就这部书而言,是路遥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免不了加入了虚构成分,作者把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或者对现在生活的另一种幻想让主人公帮他实现了,使这部书有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

  贫穷,困苦,艰难的成长环境让路遥幼小的心灵遭受了重创,也让他深深的自卑,同时也因这种自卑而激励自己以生生不息的动力同生活搏斗,跟命运抗争。这样一种内心深处的甚至灵魂深处的不甘在少安少平兄弟身上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少安一直强调人不能穷一辈子,穷不能扎下根,一旦他开砖窑有了钱就开始修全村最好的窑洞,少平也是这样的心里,虽然他在煤矿,可仍然想通过为父亲修新窑洞来让自己感觉到以及让别人认可他的出人头地。同时,孙少平的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也许更强一些,因为他哥的存在。从小他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更是生产队的队长,一个十几户人家的主心骨,似乎他哥的光环远远大于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有了独立意识,这意识在他高中的时候慢慢萌芽,高中毕业之后逐渐成熟,他离家去工地揽工时发展到高潮!他更想超越他哥,不想成为一个依靠他哥吃饭的人,于是他一次次拒绝在他哥砖窑里干活,他要用他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成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强烈的自立精神和不甘贫穷的决心让他拼了命的干活,被石头压的皮开肉绽也无所畏惧!深入暗无天日的煤矿井也毫无怨言!他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只是因为他要活的有尊严,有意义。

  几年下来,他依旧独立,他不止一次的跟他哥说,做为兄弟,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兄弟。我的理解是他首先是要作为独立的一个人跟哥哥平等相处,而不是处处想着要沾他哥哥光的弟弟。兄弟俩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不应该老是期望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帮助。

  但是,作者笔下的少平却还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或者说不切实际的作者故意虚构的东西。他身上除了男子汉的血性之外,还有一股书生气。不管是工地做小工还是下井掏煤,他都不停的读书,而且还时不时冒出几句国外的诗。跟他哥讲话或者跟同学讲话总是一副正儿八经的说教样子,动不动就人生社会国家一堆大道理。他的思想似乎也是最深刻的,跟泥瓦匠小工,黑乎乎的煤矿工人相比他当然是文化人,可他更是身处底层的贫苦工人,我不觉得他会在皮开肉绽新伤旧伤不断或者暗无天日没命似的干了一天之后还有心思思考人生或者国家?

  那他只是一个在文革时期整天劳动不怎么学习还时常请假回家种地而毕业的高中生,思想怎么能那么成熟深刻?无非是作者替他这么想而已。田晓霞大学时期的所见所闻生活阅历受教育背景跟他完全不同,怎么可能跟他有那么强烈的共鸣?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现有制度的思考都是不同的,因此,跟田晓霞的爱情是基于这样思想上的碰撞和共鸣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5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近日又读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虽热这本书看过很多遍,但是每次看过都有新的触动,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踏实,就是温暖,就是无处不在的小细节给予你的那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他全景式地描写了建国后城乡生活的变化,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生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生存,这个词语,在我们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已经没什么存在感了,但是在建国之初,孙玉厚一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窒息的词儿,为了挑战生存,人们变得麻木,当然也是为了生存,他们才勇于追求时代的变革,生存锁住了有些人的手脚,却又给了另一批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以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选择。

  关于理想,全书中为理想一直挣扎的人物——孙少平,他出身平凡,却不甘平庸,从成长到成熟,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尽管有条件限制,但是他一直坚持接受教育。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这是一种精神。

  关于爱情,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他有田晓霞。尽管他们没有走到最后,但却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享受过爱情给予的一切美,相互理解,观念契合。那种炽热又真实的爱情真让人羡慕。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一点。而孙少安就没有孙少平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他只能放弃爱情,选择婚姻,我甚至感觉对于少安的描写就仿佛是我身边的某一位人,特别熟悉,当然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少安,他所作的一切努力,一切屈服都是为了维持这个家。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或者说,他的爱情是在结婚之后,是那种平淡之中见真情的相濡以沫,是那种长相厮守,这又何尝不是爱情。

  我只能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开始善于发现了,我突然间感觉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让我没有生存的后顾之忧,可以大胆的去追求理想,可以放下一切,去享受爱情。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能够静下来心来读上几本书的时间或者是兴趣越来越少了,这样让你能够看完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的书也不多了,像我这样平凡的人啊,有远大的理想也好,想平凡的生活也罢,就是请不要忘记自己还可以追求幸福。

  【第6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读了一遍,电视剧看了一遍。具体的剧情已经记不大清,对于两个主人公的人生奋斗史感触已经不是太深,至今依旧记忆深刻的,是故事开始的那段文字。

  “1973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到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得冬天看似快就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远远的还没有到来。”

  平平淡淡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但就深刻的在我眼前浮现出一幅黄土高原蒙蒙细雨,一眼望去一片土黄色,清冷、萧条的场景。这种场景使人从心底里生出一股寒意,毫无生机,甚至没有希望的感觉。以至于之后每每想起《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依旧是这样一副寒冷的画面。

  不得不说,这样的景象给全文奠定了一个基调,明明春天就快要来了,但寒冷还有持续很久,侧面反应出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春天快要到来,但当下依旧寒冷。那是一个贫穷的时代,冷的不仅仅是天。因为贫穷,哥哥辍学供弟弟少平读书可在学校吃最低等级的饭菜依旧是吃不饱,冬日的下雨天,吃不饱肚子是冷的;因为贫穷,穿的衣服鞋子是破的,衣服灌风,身体是冷的;因为贫穷,本来学习很好的哥哥少安不得不辍学维持生计,精神食量缺乏,脑子是冷的。因为贫穷,和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润叶不得不被迫分开各自成家,心是冷的......

  时代大背景下就注定了一切悲剧的开端,个人的奋斗、努力在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力。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反观我们现在,如果要用一幅画来反映当今的时代,我相信一定不会是一幅冷色调冷冷清清的画面,那必定是一幅五彩缤纷,看了使人心生暖意,看到希望与幸福的画卷。这时一个很好的时代,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不会发生,每个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权力和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数平凡的人改变自己的人生。国家会给你条件,社会给你条件,学校会给你条件。

  可悲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珍惜这样的条件。书里往往有寒门出贵子的例子,家境贫寒更能激起用读书改变命运的斗志,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成功,可现实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有人做了一项调查,在清华大学投放一批奖学金,奖励那些寒门子弟,可结果是这项奖学金一直还有余额,没人来领,因为能够考上清华的的寒门屈指可数。

  老家在农村,初三时我们一共两个半,一百多号人,最后上完大学的不到三十人!剩下的那些人都是半路出去打工,早早的踏入社会,结婚生子,再见时,当时再好的朋友也已经没有了共同话题。

  社会明明给了我们条件,对比父辈们不得不辍学,现在的大多数人主动选择了辍学或是被父母逼着继续在学校混日子。这时一个很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可悲的时代。

  对,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第7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书中的故事直击人的心灵,震撼人的神经。

  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脑海还是情不自禁地浮现出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大公无私的孙少安,贤良淑德的贺秀莲,志向高远的孙少平,为爱执着的李向前,苦尽甘来的田润叶,还有那一群群黄土地上可爱、憨厚而又善良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又是那么的不平凡。他们的成长之路都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之课。是啊,生活的苦难对他们来说已是够重的了,但他们谁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都通过各自的双手收获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故事的结局虽有些伤感,有些失落,但细想想,生活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都尽如人意的。人生有快乐就会有苦难,有相聚就会有离殇。我相信,孙少平会从失去爱人的人生阴影中走出来,另外去找到一份属于他的人生归宿;我也相信,贺秀莲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孙少安的工厂也会越做越大……。人生中最沉重的一页他们都已翻过去了,还有什么沟沟坎坎能阻挡他们呢?

  读完这本书我又联想到我的父亲。他应该和孙少安算是同一辈人了,年轻时候同样经历了那个艰苦、激情、荒唐、迷茫的岁月,尽尝了人生的苦难。父亲兄弟姊妹七人,因为他是老大,所以吃的苦也最多。以前经常听父亲讲述我们家族的苦难史,讲他的成长经历。那时由于年龄小并不是很理解,可今天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时,我似乎一下子知道了父亲当年经受怎样的苦难了。

  记得父亲跟我说过,那时因为家里穷,他小学就辍学回家割草喂牲口了。一家人累死累活干一年工,才分几袋粮食,天天吃红薯和野菜,每天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后来光荣参了军,在武汉大桥一站就是六年,把腿都站出毛病了。每个月五块钱的津贴,还要省下来寄给爷爷贴补家用。

  回想我年幼的时光,总看见父亲忙碌而又沉重的身影,为了这个家他除了干农活之外,经常去建筑队搬砖,提泥,干的都是繁重的体力活。总之,是想尽办法让家里的日子过的好一点。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他的平凡世界里用他的双手、用他的身躯、用他的脊背以及他无尽的苦难撑起了我们这温暖而又幸福的家。父亲用他的平凡走完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路。父亲曾说过:在这世界上,只有靠自己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劳动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满足。父亲的话我铭记于心,并时时用它来勉励自己、告诫自己,要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书写我的平凡人生。

  是啊,生活就像一首充酸甜苦辣的歌,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这首歌里的音符,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平凡世界,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第8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梦想,已经成为时代语汇。然而当年,能够表现平凡人逐梦的现实作品,还真不多。

  《平凡的世界》内容涉及1975年到1985年10年间中国城乡间的社会生活。这10年,中国社会充满了密集的历史事件。普通人的生活和心路历程究竟是什么样子,本有太多可以言说,但奇怪的是,那个时代,文学界开始了通俗与高雅之分,流行的是意识流、象征主义、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等等一般大众读不懂的东西。

  张颐武说,像路遥那样,作品不概念,还用传统的笔法对社会进行深描,在当时是少数。连路遥自己,都觉得落伍了。“如果说,莫言的作品在高端文学圈和大都会里流行,那么路遥的作品,就是在基层社会流行。”

  张颐武分析,那时候的文艺青年,不是今天喜欢读马尔克斯、卡夫卡的小资青年,而是那种缺乏深造机会,在群众艺术馆里受到点启蒙,时不时还会诞生一个“农民诗人”、“工人诗人”的群体。他们是那个年代路遥的拥趸,很多人并没有专业的现代主义文学修养,而只是发自内心地喜爱《平凡的世界》。

  其实这种情况,放在今天依然如此。《平凡的世界》今天的读者,依然以普通的、乡镇的、三四线城市青年为主。他们可能喜欢看《泰囧》,以王宝强为榜样,激励自己。他们一方面在基层干活,另一方面又怀有梦想,希望跨越平凡世界乡村和城市之间的沟沟壑壑。

  这批今天的新读者、新梦想者,是中国中产阶层的后备军。这批人的成长与梦想,与《平凡的世界》里描述的主人公的奋斗历程,有太多相似性。所以他们看《平凡的世界》时,代入感很强,几乎把自己当成了主角。

  张颐武说,到了今天,大众文化是社会主流。市场经济里,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分开了,普通青年的趣味是发自内心的,而文艺青年的趣味是靠学习培养的。《平凡的世界》恰恰就是普通青年、大众文化的那款菜,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梦想的方式。

  说完逐梦的人群,再来说逐梦本身。“逐梦不是树立一个纯净的水晶,随后去追求。而是人生有很多难以言说的美好,但现实又有许多顾虑,偏偏有一种关键性力量,让你愿意去跨越那么多顾虑。它体现的是自我净化和选择的力量。”梁永安如此解释,梦就是一种选择。在各种选择里,你其实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但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你做出了选择,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

  堂·吉诃德是人的基本精神。我们当下充满了丰满的物质,人一直埋头在物质的想象中。《平凡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来自纯粹精神世界的力量,一种选择梦想的力量。

  许秋说,20多年前,当她听闻路遥逝世的消息,第一次为一个陌生人潸然泪下。路遥与许多人未曾谋面,但是他让无数读者立志要过一个有意义、不一样的人生。

  “我觉得这是路遥伟大的地方,他留下了自己活过的印记,改变了那么多人,他没有白来世间走一遭。”许秋感慨。

  尽管在专业评论家眼里,这部小说有种种的弱点,但是从大众得到的激励中,能看到一个中国社会在转型、变迁的阵痛里,如何一步步走向明天的奋斗精神和向上的精神。

  有人说,它传达出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自觉。当命运把人打下十八层地狱,他依然会在第十九层顽强地站起来。这是超脱文学范畴的流行,因为它直指当代人的内心,直指社会稀缺的那些共鸣。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