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000字读后感 >

看见读后感1200字

时间:2018-04-21 07:5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看见读后感1200字篇一:(1260)字

终于读完了《看见》。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何谓新闻,何谓好新闻;何谓记者,何谓好记者。柴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好记者,做好新闻。

《看见》内容是从柴静刚刚进中央台到八年后她成为央视名记者的过程。柴静看见的是中国这个发了霉的面包,我们看见的是柴静这个褪去了尖利外表,变得更加圆滑的小石子,在滚滚红尘中亮得像一颗钻石。

在找各种题材跑各种地方做各种节目中,她陪伴着那些孩子那些夫妻那些老人一起掉眼泪,陪伴着非典病人在病房里直接面对面采访。柴静似乎比一般的记者更加真实,她也会有质问那些违法征地的官员的愤怒,也会有被对方的冷漠怵到,郁闷一晚上只为纳闷自己到底哪里错了,也会有一连几天通宵改片子后感到“路是软的”,也会跟领导怄气,也会迷糊的整天东张西望的找笔,然后被同事随手的一支笔而温暖到心灵……很喜欢这样的柴静,感觉是暖的,是摸得到的。

柴静在整本书中一直在探寻什么是真正的好新闻。一开始做节目时她的感情非常丰富,总有针对性,有很强的观点。庄主任说:“要疑问,不要质问。”“不要因为一样东西死去就神话他。”“一个节目里应该没有好人和坏人,现在只有好事坏事,将来只有有事无事。”一位观众在博客里批评柴静:“准确是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斯宾诺莎说过一句:“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只是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他界定“观察”的实质是:“不赞美,不责难,甚至也不惋惜,但求了解认识而已。”柴静后来自己也悟出来了:“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而不是挥舞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似乎点醒了我。我一直是个很愤青的人,同情弱小是人的天性,常常会对某些反面角色咬牙切齿。这些话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干脆简单的分成黑与白,而是各种灰色的交杂。

柴静和她的团队经常能联络到一些不愿被采访的人,最终让他们接受采访。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有魅力?踩猫的女子是因为老范的短信里有一句:“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并没有从记者采访新闻的角度看问题,反而是为女子考虑,从一开始就尊重她——而不是像别人一样觉得她没有人性。

柴静和她的朋友们也很让我感动。老郝,老范,这两个死党,还有组里的那一群可爱又可敬的同事们。记得书中描写过一个场景:柴静问老郝:“以后我要是出事了,把我家娃托给你?”老郝头也不回:“当然。”还有汪汪在柴静的博客下留言:“你观察两会,我观察你。”我一直坚信朋友是吵出来的,柴静以前从来没说过“我错了”,但跟朋友吵架后脱口而出的这三个字,让她觉得这是最美好话语。因为有这些朋友的督促和包容,有点迷糊有点暴躁的柴静才能一路往前走,一路鲜花一路风雨。

感谢柴静,是你让我崇敬记者这个职业,认识到这个世界更多时候是丰富的灰色,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真相,什么是准确,也让我突然意识到明白当初为什么出发有多么重要,又有多么艰难。柴静加油哦!你是我的女神,我支持你!

看见读后感1200字篇二:(1322)字

寒假期间,我读了央视记者柴静的新书《看见》。最近这本书引起了较高的关注,我想不仅是因为作者职业的特殊,还应该与其中被隐藏的冲突有关。我们生活在这个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矛盾,产生对立的社会,自然也会不停选择自己的立场;就算是无关紧要的事,也希望别人能被自己的态度感染。这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有一类人不同,他们是为群众报道冲突,不加任何感情色彩。他们是在完全中立的情况下客观地叙述事件。他们就是今天我们俗称的媒体人。

然而,这本书却不是完全中立的。

这是一名记者及主持人十年走过历程的剪影,也算得上整个行业百态的缩影。新闻是单方面的,但它所报道的事件是立体的,其中蕴含了太多我们看不到的因素。书中有一句话:“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所谓的看见,或许是指一种通透;但真的什么都看透了,总还会有新的谜团,新的线索。“看见”是没有尽头的探索。

书中叙述了许多在央视这样大媒体较少出现的小视角及社会边缘现象,但仍让我感触很多,社会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事件才构成整体。书中有一篇文章《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乍一看标题不免有种浮夸的文艺腔,但内容却十分的耐人寻味。这是有关北京奥运会。和通常报道不同,它没有着重于奖牌,着重于大事件,而是关注了“蕴含着人类精神的不朽瞬间”。这些瞬间有时被人忽略、遗忘;但就在那短短一刻却爆发出人性耀眼的光芒。比如达娜,这个伊拉克的短跑运动员。她或许是不幸的,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没有专业的训练,没有正规的装备,甚至在训练时还得冒着生命危险,躲避枪林弹雨;当国际奥委会取消伊拉克代表团参赛资格时,她像孩子一样不停地哭叫。后来制裁取消了,她欢呼雀跃,这让人费解吗?让她高兴的不是战火平息,而是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她所热爱的赛场。如果不再跑步,她的生命是否就此停止?她没有获得冠军,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是强者。当体育运动上升到了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当精神上升到一定高度,奖牌往往没有意义。

这又不禁让我联想到最近的澳网公开赛。曾经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李娜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决赛。第一轮时李娜状态十分自然,连连破发,以6:4战胜对手阿扎。在第五局,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李娜想救一个回头球时失去重心摔倒,扭伤了左脚踝,不得不停止比赛。这天适逢澳大利亚国庆日,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半,墨尔本上空放起了绚丽的烟火。20分钟后比赛重开,李娜突然又出了状况——受伤的左脚未能站稳,导致她仰面摔倒在地,这一次由于李娜是头部着地,赛会医生大为紧张,马上检查她有没有脑震荡。李娜对此毫不在乎,带着微笑继续比赛,两次受伤加上体能下降,令李娜在决胜盘的表现逐渐下滑,最终以3:6失利。

“中国一姐”再次与澳网失之交臂,但李娜在决赛的表现也在国内引起了哗然。有人认为她虽败犹荣,也有人觉得这纯属作秀。种种揣度,也只是人们对比赛的热切关注,30岁的李娜一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活跃在人们挑剔的目光中。从达娜到李娜,体育精神一直挥之不去,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地摔倒再爬起,等待你的是只属于自己的最高领奖台。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们的视线能触及到何处,我们能做些什么。肉眼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视觉和思索都有尽头,尽所能,用心去做我们的人生。

看见读后感1200字篇三:(1353)字

近来写字不流畅,思想有点儿空,便主动与一位作家闲聊,想从他那儿找点灵感。而这位作家诚挚地向我推荐柴静新出版的《看见》这本书!作家对我说:“看看吧,绝对是一本‘正能量’的书籍。”柴静现在是名人,虽说我从来对名人的书并不太敏感,但因作家朋友那句“正能量的书籍”的话,我毅然将这本《看见》买家来。

当把这本带着油墨香的《看见》捧在手心儿里时,首先,书的封面让我一看便亲切得不能自己,作者那恬静的笑容被一群纯朴的笑脸包围着,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开篇直言不讳地表明来自思想深处的观点:“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而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作者的确是在用一个成熟记者的思想和平实的语言,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

“我天生没有什么机灵劲儿。”这是作者刚到央视工作时,面对男同事们的戏谑而对自己的评价,然后只好“呆呆地去倒了几杯水”。类似的镜头对每个人来说都感到很真实,因为很多人都经历过。但随着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和生活中遇到得一些人一些事儿,还有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对人性的思考,思想也就渐渐成熟起来,并且能冷静地面对世间的一切“苦难”。就象作者在书里说得:“象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这句话似乎给萎靡的人注射了鸡血,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会自然而然地对人生进行观察、思考、反思和评判。

有人说《看见》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给人以人生得思考外,作者更多记录得是自己的成长。这话我觉着挺在理儿。什么是真实?最真实的文字莫过于作者对自己真切的成长记录,而让那些处在人生懵懂的人们从这成长的文字中体会和感受到真实的爱与痛,只有在这种爱与痛中激发出来的能量,才叫人生的“正能量”。其中作者写了一个去新疆地震采访的镜头:“路已经破坏得很厉害,一颠簸,我和巨大的德国搜救犬一起滚倒在厢板上。它一声不吭,从我的身子底下挪开,把大尾巴抽出来,厢板上一拍,琥珀色的眼睛看着我,等我爬起来了,竖耳拧头目视远方。”没有真实的经历,你怎么能编造得出如此惊心动魄的画面!

而真正让人惊心动魄得是关于作者记录“探寻事实真相”的“非典”和“汶川地震”。“负责人看看录音杆:‘这个毛茸茸的东西不能进’。”这是因为录音杆不能消毒。面对这样的危险,作者坚定地说:“那让我进去,我可以消毒。”看到这里时,做为一个读者,我的心已经热血沸腾!虽然没有作者那种经历与豪气,但她无私无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作者对汶川地震的细节描述中,让人产生更多对生命的珍重和亲情的思索。要说谁不怕死亡,那真是睁眼说瞎话,但当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来临时,亦或者说看到那些在灾难中,还没来得及展示人生的美好就死亡后,那种痛心疾首的体会似乎无处渲泄!而作者在书里对人类中“人性”的解读,特别是对生活在底层人的关注和敢于为老百姓说话的胆量,刹那间就将读者的心疏导开来。

读完这本书,突然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有时候一个人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千万不能瞎编,要尽可能地让“我笔写我心”来还原事实真相。作者用记者敏锐的眼睛观察,从当事人的角度思考,就这样在平淡中用内敛而朴实的笔触描述出思想中的“正能量!”。(www.guaze.com 读后感)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