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3000字读后感 >

尤利西斯读后感4000字

时间:2017-02-25 12:49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尤利西斯读后感4000字一:(3796字)

《尤利西斯》我借过,记得是在最初工作那一年读的,那时时光慢长,适合读书。我读了好多书,《追忆似水年华》也是那一年读的,读了第一部还挺喜欢,买了下来。我觉得《追忆似水年华》文字很好,意象也好,觉得它在某些地方跟《红楼梦》像,字里行间,有一种对逝失光阴中的爱与美的留恋。

说句老实话,我很有耐心地,把那本《尤利西斯》,每个字都看了,但从头到尾,一点印象没留下来。读完一部书,却什么都想不起,只有一个可能:我当时压根一点也不懂得它。

今日看荣格写的书评,一路看一路笑,这篇书评好长,不过我算是读懂了。看过这篇书评,我似乎明白了那些荒诞的现代画和先锋艺术。这真没想到,心理学家竟然比作家好懂,失笑中:)

摘抄如下——

《尤利西斯》洋洋洒洒,多达735页,它如同一条蜿蜒735天的时间之河汇入一个人的乏味的一天之中,这便是与之没有任何关联的都柏林的1904年6月16日——完完全全没有发生任何事。它于虚无中诞生又在虚无中消亡,这或许是枯燥的、冗繁的、繁杂的、斯特林堡式的有关生活本质的告白,关于告白,读者悲伤地感到,难道它结束了吗?它很有可能涉及了本质,然而它更加根本地反映了生活的无数个侧面和各个侧面的无尽风采。

它于虚无中诞生又在虚无中消亡,除了虚无,别无其他。书中的枯燥令人厌恶。这部技艺精湛的巨著是一个不朽而憎恶的怪杰。

我的一位叔父,思考问题总是直截了当。有一天在街上他拦住我问道:“你知道恶魔在地狱里是如何摧残灵魂的吗?”我说不清楚。他马上告诉我:“他总是让他们苦苦等待。”话毕他就离开了。当我第一次研读《尤利西斯》时,他的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书中的每一句话都会引起你读下去的欲望,但又无法让你得到满足。最后,由于遥遥无期,你干脆放弃了,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你正一点点接近关键所在。事实上,没有什么发生,也没有什么出现过,然而却有一种无法自拔的期待和无可奈何的屈从交替而来,牵引着你一页页读下去。多达735页的书看似什么也没有,却又不是空空如也的白纸,而是密密麻麻印满了文字。

乔伊斯变幻莫测的写作手法使人倦怠、催人入睡,无须和读者沟通,一切都不属于他,使得读者瞠目结舌,昏昏欲睡。全书思如泉涌,愤世嫉俗,讥讽、刻薄、恶毒、蔑视、消极、绝望和悲痛,它始终摧残着读者的怜悯之心,只有睡意袭来,才能终止紧张的状态,停止阅读。

后来我突发其想,心中自有妙计:从后向前读这本书。这个想法竟然和普通读法一样好,这本书能够采用由后向前的方法阅读是因为它既无前也无后,既无上又无下。

看似精神异常的很有可能是一种非凡人所能理解的精神健康,它更有可能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的一种假象。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它是“立体主义”的,因为它把现实的情景变成了一幅宏伟而烦琐的图画,这幅图画的基调就是抽象客观的悲观失望。

在现代作家那里,它是我们时代的集体症候群,艺术家并非按个人灵感活动,而是受限于集体的生活意识。它发自现代心理的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它才会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在美术与文学中、在雕刻与建筑中比比皆是。别处,现代主义运动精神的鼻祖之一——梵高,事实上是一位精神分裂者,这一点有其深刻意义。

《尤利西斯》通过颠覆那些至今仍被称作是美和具有意义的东西创造了神话。它叛离我们一贯的感情,它恶毒地歪曲了我们对意义和内容的期盼。指责来自非现代人的心中怒火,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被上帝仁慈地掩盖起来的事物。现代人创造了一种反叛的艺术,一种不趋炎附势的艺术,以对立告诉我们应该从哪里出发。这种艺术的现代先驱们,想想荷尔德林吧,已经让人感到不适。

它们与弗洛伊德观点相同,以癫狂的偏执暗地里摧毁着已经危在旦夕的价值。

在全人类中一定有一大批人被死死地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拥有乔伊斯式的炸药才能突破他们城堡般的孤寂。

我完全相信这个事实:我们仍然在中世界的迷宫中徘徊找不到出口。

《尤利西斯》展现了人们如何实行尼采的“亵渎神灵而又忐忑不安的看法”,《尤利西斯》的情境那个人们无计可施地被羁禁其间的黑暗王王要好得多。尽管丑恶与破坏的因素占主要位置,但它们要比从遥远古代走向我们的伪善要好,事实可证,这种“善”是一个冷酷的暴君,一种造谣惑众的偏执体制,它掠夺生活的多姿性,切割生活,将一种最终无法容忍的道德强加于生活之中。精神受控制的人只要一经准确描绘出他的世界是何种模样,便会获得一种癫狂的喜悦。这正如同那些被亮光照得刺眼的人,黑暗确是一种享受,同样,对逃犯而言,一望无际的沙漠也不失为一个天堂。

情感的贫乏是现代人的一种物质,当周遭充盈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虚伪的丰富情感,它总是以一种反动的形象现身。

艺术家是时代的先知,他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精神的秘密无法察觉的代言人,而且像梦游一样毫无意识。他认为是他自己在说话,然而时代精神才是他的撰稿人,不管这种精神说了什么,其结果会被证明是真实的。

有人指出,恶魔是这本书的赞助商,但这不是一个使人满意的假想。书中孕育着生命,生命本来就应包括丑恶和毁灭,正如它包涵喜悦与生机一样。

依我看,这部书是在耀眼的意识之光普照下写完的,它不是一场梦境,无不是无意识的表现。这本书显然不是象征性的,原来也没打算成为象征性的作品。当某种事物具有了“象征性”时,那就等于某人看穿了隐藏的和无法揣测的本质,并急切地想要用语言把他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开的秘密表达出来。他必须付出他所有的智慧,并且透过五彩缤纷的层层迷雾,将光芒洒在最底层的金子上。

读《尤利西斯》时,我心中出现一幅由卫礼贤出版的中国画,画中一位瑜伽者在思考,他头上生出了五个人,在这五个人的头上又各生出五个人。这幅画描绘出这位瑜伽者的心境,他想抽离自身,从而达到更加全面、客观的真我状态。这就是“寂静而又孤独的月亮之上”的境界,那种真知——能力——幸福的境界,是与非的显现,东方救赎的最高体现,若干世纪以来人们百般寻觅和盛赞的印度和中国的智慧的无价之宝。

“你们要做透亮的棱体,你们的内心都有那玩意,有晚崇高的自我。你们可以和耶稣和释迦牟尼和英格索尔平起平坐。你们的心都能随同震颤吗?我说你们都能。”

尤利西斯,一个历经最大限度残忍折磨的流浪者,经历了重重苦难想要重回自己的岛国故乡,回归真正的本我,在18个片段的混战中奋勇向前,最终从愚蠢的虚幻世界中解脱出来,淡定超然地“遥望这一切”,因此他达到了基督或佛祖所能达到的境界,达到了浮士德苦苦追求的目标——战胜愚人的世界,从对立面中解脱出来。就像浮士德被永恒的女性中一样,摩利·布卢姆也一样,最后一曲和谐的旋律彻底终结了鬼哭狼嚎的嘈杂。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心中的造物之神,一个真正的开拓者,他完全脱离了物质和精神世界中纠缠纷繁的禁锢,以一种超然、洒脱在意识在思考。他对于乔伊斯,好比浮士德对于歌德,或是查拉图斯特拉对于尼采一样,他就是那个历经了轮回的磨砺后回归自己神圣故乡的自我。它是詹姆斯·尤利西斯的显微镜,一个真我的世界和世界的真我的统一。尤利西斯只有在他脱离了精神和物质世界之后才能重回故里。这才是1904年6月16日这个每个人生活中的平平凡凡的日子所隐含的启示,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天天过着这样的生活,没完没了地做着或者说着既无开始又无目的的事——这像是一幅虚幻的画面,它像梦魇、像地狱,它嘲讽、否定、丑陋、危险,但却千真万确。造物之神在经历了7天造物的快乐之后,在1914年他很难想到眼前的景象出自他的手笔。这本书以否定的态度亵渎神灵,以致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一直将其列为禁书。

《尤利西斯》这本书十分缺少感情。在尤利西斯玩世不恭的背后蕴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人们处在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了无生趣的循环往复之中,时时刻刻、岁岁年年将人的意识拖入愚昧无知之中。尤利西斯勇敢地迈出通向意识与客体分离的一步,他从缠绕纷繁和迷惑中解脱了自己,因此他才能踏上回家的路。他用平和的声音向万千生灵讲解,在谈论自己的意义与命运时也同样谈论着他们的意义和命运。

即使在粪堆中,那些古老的、崇高的精神财富也没有消亡。左道旁门的始祖赫尔墨斯言之有理:“天界如此,地界也如此。”喜讯传来,当恒久的信号从天堂中消散之后,那头寻找烂菜叶的猪却在大地上找回了那些信号。

创造之神创造了一个可以满足他的虚荣的看似完美的世界;但是当他仰望长空,他看到的是一束并非出自他手的光。于是他转身朝自己的家走去。就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他的男性的创造力变成发女性的缄默。

啊,《尤利西斯》,你对那些虚度年华、混沌度日的白人是一本多么真诚的书啊!你是一种精神的历练,一本受戒的条例,一个令人悲伤的仪式,一段诡秘的过程,18个层层叠加的炼金的蒸馏瓶,在酸水、毒气和火与冰的混合中,一个全新的、集全人类思想的侏儒经过萃取而降生了。珀涅罗珀再也不用织她那件永远也织不完的上衣了;她现在正在大地的花园里怡然自得地享受闲适,那是因为她的丈夫回来了,他的流浪生活终于结束了。一个世界已经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了。

结束语:我此刻正在读《尤利西斯》,感觉非常不错——继续读下去!

这篇读后感如此有趣,花了一天半的空余时间坐在这里照抄文本,心甘情愿并且获益颇丰。有时间的话我愿意再读它一次。不过《尤利西斯》没兴趣再读了。荣格的意思不难理解,《尤利西斯》以生活最表层的真面目回归整体,而整体是健康世界的根基。而这正是世界的可能生活——所谓崭新世界出现的曙光。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