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3000字读后感 >

双城记读后感4000字

时间:2017-02-05 10:04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双城记读后感4000字一:(4138字)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为我们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在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中发生的一段故事。贵族艾弗雷蒙德家族在圣安东尼区强抢民女、霸占田地、苛捐杂税,丝毫不关心百姓疾苦。他们的处世哲学就是——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双胞胎侯爵(即查尔斯·达尔内的父亲和叔父)为了强占德法热夫人的胞姐,迫害其夫致死,杀害德法热夫人的兄弟。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设计陷害为德法热胞姐看病的莫奈特医生,将其关押至巴士底狱的地牢中长达二十年,处处受迫害,时时受监控。莫奈特夫人既要忍受丈夫被押的痛苦还要想尽办法逃离艾弗雷蒙德家族的迫害,终因悲伤过度抑郁而死,留下女儿露西在英国独自成长。露西长大后得知父亲被放出牢狱,于是和特尔森银行的洛里先生一道前往巴黎德法热夫妇的旅馆,将父亲接回英国。而此时的莫奈特医生已经面容枯槁、瘦骨嶙峋、头发花白、神志不清,终日放不下他做鞋的活计。他认不出自己的女儿,也认不出自己的老朋友洛里,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和经历。在女儿露西的悉心照料下,五年后,莫奈特医生终于恢复了正常的心智。他们因从巴黎返回英国期间与名叫查尔斯·达尔内的先生同船,于是被请到法庭做旁观证人,而这时达尔内被贴身仆人控告为里通外国的奸细,原因是他经常来往于巴黎和伦敦并携带内容不明的表格和文件。最后由于法庭没有强有力的证据,再加上卡尔顿律师的机智化解,达尔内终于无罪释放。就此,莫奈特一家、达尔内和卡尔顿便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来自巴黎的查尔斯,放弃了自己再巴黎的姓氏艾弗雷蒙德,继承了自己母亲的姓氏达尔内。因为自己的母亲深知艾弗雷蒙德家族的罪恶深重,并发誓会努力做事好好教导儿子为了父辈的罪行做些补偿。达尔内来到伦敦后,在当地以教授法语为生。他经常出入于莫奈特医生的住所,渐渐地和露西熟识并相爱。而同时,卡尔顿,这个才华横溢却失魂落魄的青年,受雇于无能但有地位的大法官斯曲里弗,在他手下当“枪手”。因这场官司,他们也与莫奈特一家有了联系。卡尔顿和达尔内长得出奇的想象,但个性迥异,举止略显粗鲁且不善言谈。露西和他在一起总显得不那么自然,只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朋友。他深爱着露西,当他得知露西将要嫁给达尔内的时候,他打算和露西面对面的谈谈,并告诉她“祝你幸福,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愿意为了你的幸福奉献我的所有”。露西同情他的遭遇,并答应他,接受他诚挚的祝福。婚后,露西和达尔内在伦敦过着幸福的生活,一晃,数年时间匆匆走过,他们有了可爱的小女儿露西,有了可爱的儿子却夭折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一家人平静而美满的生活。露西一直用她的善良和坚韧将这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温馨可人。

就在我们都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影响这宁静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在巴黎,作为雅各宾党积极分子的德法热夫妇,引领数以万计的疯狂民众攻进了巴士底狱,放走众多罪犯,从那天开始,法国封建统治阶级便开始走向土崩瓦解,人民群众取得了终极政权。他们审判国王将其处以死刑,他们审判贵族将其处以死刑,他们焚烧所有贵族的物品和宅邸,丝毫也不会想到这些东西其实可以为自己所用。他们关押和逮捕所有的贵族并其仆人,每天在拉弗斯监狱公开审判,并将死囚犯送往至高无上的吉洛蒂脚下,民众每天都在津津有味地数着掉落在地上的人头数,一个、两个、三个……这残酷的声音却为所谓的受压迫的民众带来了快感。他们每天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死囚犯,他们毫不顾忌脚下无辜的血流成河。伟大的共和国民众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变成了嗜血成性的恶魔。每个所谓的共和党公民都在积极的复仇,报复贪得无厌、专权独断的压迫者。然而,谁也来不及总结,疯狂的复仇慢慢的演变成公报私仇。

德法热夫人为了报复艾弗雷蒙德家族,打砸抢烧其宅邸并囚禁其仆人、追杀已经逃跑的贵族。艾弗雷蒙德家族的仆人盖德乐因曾帮助过达尔内去英国,所以被控告通敌卖国,即将被处死,于是写信给达尔内希望其能回国作证。善良的达尔内不顾个人安危,再送走去巴黎处理遗留业务的老朋友洛里先生后,隐瞒莫奈特一家,独身前往巴黎,但由于自己是艾弗雷蒙德贵族的成员,虽然多年前已经放弃了爵位和俸禄,并和自己的家族一刀两断,但依然被疯狂复仇的民众控告有剥削和压迫罪,关进拉弗斯监狱。莫奈特一家赶到巴黎的时候,达尔内已经在狱中度过数月。莫奈特医生为了女儿露西,向执政党提起自己曾含冤入狱(巴士底狱),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属于胜利的一方、正义的一方,他费尽周折,为监狱囚犯服务、为共和国服务,一年多后,总算是为达尔内平反出狱。但就在莫奈特一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达尔内再次被捕!控告人是德法热夫妇,证据是当年莫奈特医生含冤入狱后,在狱中写下的一封控诉信,他受尽冤屈于是控诉艾弗雷蒙德祖祖辈辈、子子孙孙。这封信是在攻陷巴士底狱的当天由德法热亲自去莫奈特医生的囚室里拿到的,今天却在这里被当做控诉自己女婿的呈堂证供!莫奈特医生无法承受如此打击,又变得疯疯癫癫、痴痴傻傻。就在他们一家人为了达尔内即将无辜死去而悲痛欲绝的时候,德法热夫人正在策划着另一个惊天大阴谋——她要所有与艾弗雷蒙德家族有关的人受死,包括莫奈特一家及达尔内的小女儿露西。

在这紧要关头,曾经允诺愿意为了露西献出一切的卡尔顿出现了。在此之前,他暗中帮助达尔内出狱,但在达尔内再次入狱并被判死刑的时候,再无他法进行帮助。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由于自己和达尔内长相相似,他抓住了探子的把柄,于是将其买通,在行刑前进入狱中假装探望达尔内,将达尔内打昏并进行换装,送达尔内出狱,自己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死亡。洛里先生和莫奈特一家最终回到了英国,而卡尔顿为了成全露西的幸福,将自己的生命断送在了疯狂嗜血的吉洛蒂脚下!

德法热夫人在行刑前去抓莫奈特一家,他们已经踏上了回归英国的道路,为了拖延时间,忠实的普洛斯小姐死死守住门户不让其进入,德法热夫人与其争执搏斗,终因手枪走火死亡。

评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走向天堂,我们直下地狱。总之,那时和现代是这样相像,以至那时声名最远的某些作家对于他的批评,说好说坏都固执的值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这或许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留给我们最伟大的名言之一。二十世纪初,佚名中国翻译家将其译作“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此亦多丽之阳春,此亦绝念之穷冬。人或万物具备,人或一事无成。我辈其青云直上,我辈其黄泉永坠。当时有识之士咸谓人间善恶或臻至极,亦必事有所本,势无可绾。但居之习之可也。”

遥想数年前,MJ在横扫数届格莱美奖后发表感言,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地引用了这句“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无数人震惊,无数人惋惜,天才永远都值得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由狄更斯在47岁时发表的作品,是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早在创作《双城记》之前很久,狄更斯就对法国大革命极为关注,反复研读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和其他学者的有关著作。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浓厚兴趣发端于对当时英国潜伏着的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担忧。

查尔斯·狄更斯通过这部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封建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细腻而深刻地描写了下层人民忍受饥饿、鞭打、压迫和剥削、水生火热的生活。他无限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却因革命失控阶段民众善恶不分、公报私仇、疯狂报复而疾首痛心。当正义的革命演变成了失控的巨大灾难时,狄更斯对失去的人类文明和畸形的社会形态感到担忧和惋惜。他们疯狂、他们嗜血、他们斩草除根、他们毁灭一切。他们心中除了仇恨和报复,一无所有。备受压迫的民众打倒封建贵族之后,蜕变成了一个新的压迫阶级!这和鲁迅说的中国人的奴性是有共通之处的,但是鲁迅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其实在哪个民族不是这样呢?人性是共通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情形是和狄更斯描写的状态是相似的。那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沾染着“打倒一切、批斗一切、我抗议、我控诉”的疯狂印迹!只要是知识分子那就都是臭老九,都要批斗,只要是不尊敬敬仰毛主席的,就都拉出来游行批斗甚至毒打。那个时期的民众朝气蓬勃同时杀气腾腾、盲目崇拜却万众一心,心存正义却毁灭一切。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可以容忍自己推翻的那个旧时代的一草一木生长在自己新的王国。

德法热夫人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英雄,她勇敢机智、有胆魄,因为这些,他们引领民众攻陷了巴士底狱,推翻了法国封建统治阶级。但他却丝毫没有同情心,他不顾忌谁有罪谁无辜,只要是和自己的仇人有关,他就得死!这种斩草除根的处理方法确实可绝后患,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样做真的对吗?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更愿意相信,善和恶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一个王朝的建立总是以血流成河开始,而这个王朝的人毫无疑问的必须承担洗刷历史鲜血的责任。一个制度的建立总是要以彻底击碎和毁灭旧制度为前提,而一个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却总是要依赖旧的制度来维持。这是多么可笑而可悲的事情,然而愚蠢的人类却用太极八卦图完美的阐释了这一定理。

人性的复杂和无常似乎是历史变迁更替的永恒原因。今天煊赫一时,明天无人问津。今天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今天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于是有了“雪中送炭君子少,锦上添花小人多”的愤懑,于是有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于是有了“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慨叹。

犹记初中历史课堂,老爷子讲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小丫头片子对法国大革命毫无概念,但却深深地记住了巴士底狱这个让人可怕而好笑的名词,还经常拿来和同学开玩笑。而今想来,年少无知亦无畏,那虽是最无知的年华,却也是最美好的时光。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同时描写了一些理想人物——莫奈特一家和卡尔顿,他们安静和平、慈爱沉稳。卡尔顿甚至愿意为了成全自己的爱人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事情就算是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为之挥洒热泪的。

是的,人类是需要梦想家的,如果不是,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双城记读后感4000字二:(3859字)

这本书很多年前看的,大概是初二。看后内心很纠结。一个是对其中代男主角死去的那个人的感觉(名字忘记了),担心自己也会因找不到出路如他一样耗费着才华时光,内心空洞悲伤。我真是担心自己成为“多余的人”纠结了那么多年啊!

二是前半部书对贵族残忍的迫害憎恶不已,同情革命;后半部书对恐怖疯狂的大屠杀憎恶不已,同情被迫害的人。真是把那个简单的小脑袋瓜搞得很纠结啊!

如今,自然已经明了其中的一切。从历史背景中,说说这一切。

路易十四,这位所谓的“太阳王”,他说了“朕即国家”。

路易十五,更来了一句“我死后,哪管洪水淘天。”

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闭住眼睛引领着贵族时尚,有生之年被砍掉了脑袋。

他们的儿子,被投入牢狱,受尽折磨,最后是被砍掉四肢后杀害。

他们的女儿,被殴打被轮奸,最后在复辟后因她的愤怒成了保皇党手中镇压革命的一个棋子。

再附一篇介绍“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罗兰夫人的文章,不多写了。

罗兰夫人(ManonJeannePhlipon,1754年3月17日-1793年11月8日),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吉伦特党领导人之一。她的丈夫罗兰(JeanMarieRolanddelaPlatiere)也是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罗兰夫人于1793年11月8日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

laquoOcirc;Liberté www.guaze.com,quedecrimesoncommetentonnom!raquo;(“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还有:“认识的人越多,我越喜欢狗”

法国大革命进入了1793年,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的吉伦特派,不断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二者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全面崩溃,5月31日,武装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罗兰夫人的被捕,就是在这一天的深夜。

罗兰夫人既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的无冕女王”。这个39岁的女子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为她倾倒的不仅是自己的丈夫、吉伦特派领袖之一罗兰,还包括几乎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她的沙龙是吉伦特派最主要的聚会场所,她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而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无不出自她的手笔。雅各宾派恨之如骨的心理很可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是,当天她并非没有逃过追捕的机会,事实上,包括丈夫罗兰在内的大部分吉伦特领袖都已经躲藏起来,藏匿场所有很多还是罗兰夫人帮着张罗的,而她本人却回到家中上床休息,直到警察拿着逮捕令找上门来。

为什么罗兰夫人要自投罗网?同时代人包括罗兰夫人自己留下的文字都告诉我们,这个女子抱定了为自己行将破灭的理想殉死的决心。这个悲壮而浪漫的结局,感动了后世无数的历史家和政治家,从米什莱、布莱尔到克鲁泡特金、梁启超。谭嗣同的死,或可看作罗兰夫人风骨的延续。但在19世纪末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几封大革命时期的书信重见天日,这些书信,是罗兰夫人被捕后在狱中写下的,它们彻底改变了这个死亡故事的色彩。

故事要从罗兰夫人的少女时代说起。这个出身于巴黎雕刻匠家庭的女孩--当时的名字叫做玛侬,从小表现出罕见的天赋,父母亲也刻意培养,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女的名声已经传遍开来。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上帝赐给玛侬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的同时,也赐给她一个充满欲望的肉体。早熟的女孩常常在夜半感受到难以遏制的冲动,但她的头脑告诉她:除了婚姻,一切肉体的欢悦都是罪恶。少女玛侬为了战胜自己不听使唤的肉体,有时候彻夜站在冰凉的石板地上,或者用抹上炭灰的面包做早餐,当作对自己的惩罚。为了赢得这场艰难的抗争,玛侬强迫自己更深地埋没在书本里,并且拒绝接近所有年龄相仿的男性--他们会唤醒她压制在肉体深处的欲望。玛侬最终和比她年长20岁的罗兰结婚,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教养和趣味,也因为罗兰的年龄让她安心,她可以用一种与父辈相处的心态,建立起靠着精神纽带来维系的夫妻关系。

但是,大革命改变了一切。置身革命的漩涡之中,罗兰夫人的才华和手腕日渐展现,吸引了众多的政治家们,当然他们差不多都是男性。1791年,一个风华正茂仪态优雅的男子、吉伦特派政治家博佐,出现在罗兰家的客厅--对于罗兰夫人,沉睡了多少年的情欲在这一刻苏醒。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博佐,博佐也以同样热烈的爱情回报。虽然他们的灵魂已经互相属于对方,他们的肉体却无法结合。一个女性的最高美德,是谦让、容忍、服从,还有纯洁和忠贞,罗兰夫人的理性让她无法放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表面上,她仍然克尽一个妻子的操守和义务,内心却已经痛苦不堪。她甚至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至少能谅解这样一份柏拉图式的恋爱,但令她失望的是,丈夫的心胸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宽广,罗兰完全被醋意和怨愤所压倒。而就在家庭陷入危机的同时,罗兰夫妇的政治生命也陷入了危机--某种意义上,这是罗兰夫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前面提到的罗兰夫人被重新发现的秘密书信,收信人就是逃离巴黎的博佐。逮捕时,罗兰夫人束手就擒,在狱中也屡次放弃了越狱的机会,她刻意选择死亡这个结局的理由,在信中说得非常明白:“如果他们(雅各宾派)审讯我,我会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丈夫的声誉,这是我对他的悲痛的补偿。但是对于你--当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时,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让我能够将自己作为牺牲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够并行不悖。”“锁链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东西,它让我能够用我的整个身心来爱你,每时每刻地想念你……”

只有在牢狱里,罗兰夫人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开丈夫,把全身心献给自己的爱人。罗兰夫人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但据在监狱里照看她的女佣回忆,她常常把由朋友秘密带进来的博佐的信紧紧贴在胸口(里面附有博佐的小肖像画),一遍又一遍地亲吻;有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伫立在窗前,任泪水如潮水般流淌。

终于到了永别的一天。11月8日,罗兰夫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而在9天之前,没有逃脱而被捕的22名吉伦特派领袖全部被送上了断头台。在那个年头,法国人、巴黎人对于死亡早已麻木和淡然,甚至包括走向死亡的死刑囚自己。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还有亲手建立的制度堕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往日的革命家们跌进了虚无的深渊,处刑的前一天,他们彻夜痛饮狂欢,抚摸着明天将离开脖颈的头颅相互取笑。通向刑场的路上,他们一路放声高歌,意气轩昂。其中的一个,甚至在俯身到断头台的刀刃底下时还不忘记开个玩笑:“下一次,可别忘了叫国民公会通过一个头颅不可侵犯宣言哦。”

和她的同志们一样,罗兰夫人的死也同样从容。半路上,民众冲着她恶声高吼:“滚上断头台去!”她微笑着回答:“您说得是,我正在往那儿去呢。”和罗兰夫人同时处刑的,是一个因伪造货币而获罪的中年男子,看到断头台时浑身颤抖,站立不稳。夫人说:“您先请吧,免得我的死增加您的痛苦。”刽子手桑松摇头:“命令书上的顺序是你在前面。”夫人含笑而语:“您难道就忍心拒绝一个女人生命中最后的要求?”即便是铁石心肠,这一刻也只有从命。

罗兰夫人最后的遗言今天已经传遍世界:“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罗兰夫人临死前说过:“如果知道我死了,丈夫也一定活不下去的。”4天后,远离巴黎的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他是把拐杖插进胸口自杀的,他就是逃亡中的罗兰。不仅仅是罗兰,半年后,博佐的尸体在波尔多地区的深山里被发现,同样是自杀,死去了很久,早已被野狗撕咬得面目全非。

附录:罗兰夫人致博佐书

我读你的来信常是至再至三!我将它紧按在心头,并向它的全身接吻。我不希望再有信了。我曾从科列(Cholet)夫人处打听你的消息,没有结果,又有一次致书亚夫南(Evreux)的列脱立(LeTellier)君,想藉此使你获得我的消息,可是邮政的联络又中断了。

我不愿直接写信给你,因为你的大名足以使信被扣留,并且还可以使你受累。我是昂然自得地来到此间,愿左袒一般拥护自由的人,并对于他们怀有好些希望。当我听得下了二十二人的逮捕令时,我即叫道:我的祖国消灭了!我在确实知道你逃走一事以前,抱着最痛苦的恐惧心,而对你发出的逮捕令更使我从新害怕。他们因你具有勇气,才出此恶劣手段;自我知道你在卡尔顽多(Calvados)以后,我又归于安静了。我的朋友,在你的高贵的努力中继续进行罢。布洛托斯(Brutus)在菲力辟(Philippi)的战争中心中疑惑起来,以为当时拯教罗马是太早了。当一个共和主义者一息尚存,当他还有自由,还有勇气,他必须并且可以勉为有用之人。法兰西的南部是你的藏身地,并且将为一般有主义的人的避难所。

你的眼光必须注在该处,你的脚步必须走入该处。你必须住在该处,以便对你的同志服务,对你的美德加以砥砺。

我自己知道静待正义的回复,或是成为专制政治最后暴行的牺牲品,我的例子是不会没有用处的。我如果对于何事有所恐惧,那就只是怕你为着我的缘故,毫无思虑地空费气力。

我的朋友!你如果拯救我们的祖国,那你也就是为我的幸福而努力。当我知道你对于祖国的服务是有结果时,我死且瞑目,举凡死,痛苦,和忧患,我视若无物,因为我是从此中生长出来的。你不要担心,我活到最后的时刻,一点也不会陷于无聊的激昂的纷扰中。…不要担心啊!我们不能太求对得住彼此所发生的感情。如此便不至于觉得不幸了。我的朋友,祝你好,祝你好,我的最爱的,祝你好!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