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3000字读后感 >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3500字

时间:2017-05-10 08:42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3500字一:(3637字)

我满怀兴趣地打开《实践理性批判》,发现与《纯粹理性批判》来对比,兴趣索然,转读伦理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是亚里士多德父亲和儿子的名字,这本书为何如此命名,允许有很多猜测。亚里士多德把知识划分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创制科学,伦理学是实践科学的范畴。

与柏拉图的感性相比,亚里士多德表现得更理性一些。后来的西方精神史,不归于柏拉图,就归于亚里士多德。根据我的观察,西方的每一个阶段的思想发展,基本上是波浪式推进,先用柏拉图,然后到亚里士多德,形成了反复叠加的推进体系。不管是中世纪、文艺复兴还是近现代的启蒙科学阶段都是如此的两段论。

希腊人对幸福相当看重,如何渡过幸福的一生?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他的意见。这本《尼各马可伦理学》不是纯道德的研究,而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研究,读完这本书,对于如何幸福地生活,你我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的听众必须是在优良习惯中成长的,从小要有相当的品格基础的人。伦理学排除了三类听众(读者),第一类是年龄太小的人,第二类是性情幼稚的人,第三类是接受了败坏道德教育的人。对于第三类人,唯有通过暴力惩罚才可以改变他们。“情感是不听从理性的,而只服从于强力”。

这是一本给有优秀人格基础的人读的幸福书。

第一阶段:整体来说,这本说到底在谈什么

这是一本伦理学的经典著作,通过严密的哲学思辨展开对幸福的讨论。

作者认为,伦理学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幸福问题,与多数人定义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一个主观的感受,而是一种客观的状态,是灵魂的德性(做人优秀)加上外在善(出身、财富、朋友、容貌、力量等)持续完整一生的状态。本书不是讲述道德的规范,也不是讲幸福的定义,而是如何获得幸福的过程。

本书共十卷,逻辑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本作品不是作者准备出版给人阅读的,而是用来作为讲稿的资料。所以读这本书的关键,是读者要有作者的角度,至少要进行合乎自己理解逻辑的整理。我会有自己的一点逻辑整理,先将原文内容排列如下:

第一卷幸福

第二卷伦理德性

第三卷意愿性的行为与责任、具体德性(上部分)

第四卷具体德性(下部分)

第五卷公正

第六卷理智德性

第七卷意志薄弱、快乐

第八、九卷友谊

第十卷快乐、思辨、道德教育、政治学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修炼成德性,才会有好的品格,只有有了好的品格,人生才是好的。好的人生,是兴旺的人生,而兴旺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品质?什么是美德或者德性?一个人的品质是通过什么途径才培育成功的?培养品质是为了什么?

第二阶段: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1、关键词

伦理学:与品格相关,本意是习俗的词根。本初意义是要研究从社会习俗中养成的品格或品德,关注人应该如何幸福地活着的整体问题,而不是去建立人的行为规范这些具体行为。

“拯救现象”方法:是一种方法论。先摆出现象,然后考察其中的困难,确定所有的意见或者主要意见,然后看如何解决困难。我可以这样简单解释,先摆出我们能看到的各方言说的事实,看看事实和各方意见的冲突,找到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或者尊重其中比较能解决问题的意见。

幸福:行为中唯一没有更高目的的就是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的终极目的,没有比这更高的目的。幸福就是活的好与做得好,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是如同盛开的花一样的人生的优秀状态。体现德性的理性活动是幸福的主要成分,但不是幸福的全部,还要加上外在的善。外在的善代表希腊的传统幸福观,包括好的出身、朋友、好的子女、财富以及好的外貌、健康、力量。幸福还是指人一生的持续过程,从头到尾的状态而不是一个阶段。

“人类的善被证明是灵魂体现德性的活动。”幸福应该包括三层因素:体现德性的活动、充足的外在善、以上两种因素要持续完整的一生。

快乐:快乐是内在于幸福之中的。快乐分感官上的快乐、生理上的快乐和精神上道德的快乐,对善举的快乐是需要培育才能产生的,这是伦理趣味问题。他又说,快乐是自然状态不受阻碍的活动。幸福生活是快乐的,但幸福不等于快乐,也不等于对快乐的追求。

功能:是讨论幸福的入口,功能可以定义一个东西是什么,是一种物体恒是的本质,同时又代表只有这个物做得最好的部分。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天职”。人的功能就在于人具有理性的灵魂,而不是人能活着,活着人同植物一样具有灵魂。灵魂的理性能力是人的功能。幸福的人就是把理性能力发挥得很好的人,幸福就将之做得很好。

灵魂:是有生物的形式,只要有生命,具有消长能力、欲求、感知、运动之一的,就有灵魂。人类灵魂的独有是理性能力,人能思考、计划、解释、论辩、评估、答辩、改变计划、选择,此为人类物种中每一个正常成员所拥有。

德性:把功能发挥的好,就是德性。还有类似的同义词,如美德、优秀、好。古希腊的德性不仅仅指把功能发挥得好,还指能发挥功能的素质与能力。德性指好的状态,也指品质、能力。德性是本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搭建了内在品质和外在幸福标准的桥梁。幸福不是拥有德性,而是实现德性的活动。幸福就包括了两种步骤,一是培养德性,二是实现德性。

伦理学关注灵魂中的三类德性:非理性德性中的伦理德性,与欲望和情感有关的、理性德性中的实践德性(关注生命中可变的理性)、理论德性(关注不变类的思辨理性)。本书的后面部分就是按照这种分类来进行阐述的。

伦理德性:也有翻译为道德德性的,与灵魂中欲望和激情的部分相对应的德性,有三种成分,分别是内在化的社会价值、理性能力、伦理情感的培育。伦理德性实际上是本书考核的核心内容。

实践德性:实践智慧是理性德性的一种,与理论德性并列,指的是对生命中可变事物的优秀判断。理论德性是指对生命中不变的事物的判断。实践德性是能让人在伦理事情上做出正确判断的理智状态。是属于伦理德性第二种因素,又属于理性德性的第一种分类。

与处理生产的技艺相比,是处理人的行为的、目的在自身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与理论智慧相比,关注的是可变对象个别对象、档次要低一些;

与伦理德性相比,提供的是一种手段,伦理德性提供正确的目标。

具体德性:也有翻译为“特殊德性”,相对于一般德性而言的。具体德性是关于情感的中庸之道的德性。比如勇敢、节制、慷慨、大方、大气、耐心、诚实、机智、友善。

正义:广义的正义是遵守法律和与他人相关的德性总和,狭义的正义仅仅指公平,即涉及到他人的利益。狭义的正义包含分配性正义和更正性正义。分配性正义是按照如何让大家活得好的德性操作,更正性正义是恢复不平等状态。

意志薄弱:行为主体对目标有理性思考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却未能按照这一决定行动,而是放弃了它。意志薄弱现象广泛存在,严重威胁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形象,是重大的伦理学和哲学问题。

苏格拉底否认意志薄弱现象,认为是缺乏知识,也就是未真正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所以称德性即知识。

柏拉图认为意志薄弱现象是欲望联合激情战胜了理智,所以要经常培育情感。

亚里士多德拯救了苏格拉底的观点。他认为意志薄弱者处于有知识和无知识的状态之间。一方面,主体拥有了知识,另一方面,主体的知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启动或者失效了。意志薄弱者的知识和其无知是并存的。比如,拥有了知识却未使用;普遍知识了解特殊知识不了解;强烈的愤怒与欲望阻止了知识的提取。亚里士多德的拯救方法,使得任何一种意见都获得了尊重。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冲动和软弱造成的意志薄弱,冲动阻止了知识,而软弱是主体无法控制欲望,会体会到内心的挣扎和冲突。

思辨:用灵魂之眼去看,理智地审查研究学习,是人与神共同的活动,所以是接近神的活动,是第一幸福。

2、关键逻辑

第三阶段:这本书和我的关系如何

有一些体会是读后才有的。

关于幸福的观念。幸福不是一种主观,而是一种客观状态。这对于我是根本的观念冲击,特别是外在的善,对内在的德性是条件,引起我的反思。市面上追求成功学的很多,有人可能不齿,从这本书的观点来看,中国人的幸福压抑多年,成功学是对外在善的一种释放途径。追求物质的成功固然不是幸福的重点,至少算一个基础,所以外在的成功是没有罪过的。纯粹的思辨幸福,常人难以达到。

关于精品书籍。西方的思想经过了多方面的讨论,能留下来的多是精品,中国的思想除了春秋时期有一些讨论之外,一直是被和谐的状态,没有争论,精品罕见。有的读书人说,不要读少于十年沉淀的书籍,看来是有道理的。

关于方法论的学习。亚里斯多德研究问题使用的“拯救现象”方法,摆出多方事实和意见,分析意见之间的困难,找到一种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本著作中,尤其在分析“意志薄弱”章节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处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意见的时候,非常显著。

关于阅读技巧。在整理该书逻辑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障碍,这样的障碍不仅仅发生在我身上,任何一个人读这本著作都会发生。在科学的逻辑无法推论出来的时候,我采用了美学的观点——整理几个逻辑图,看上去最顺眼最好看的就是的。因为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有效的一定是美的,反过来的概率也会比较高,在几个方案比较中,美的最可能是有效的。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