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3000字读后感 >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3000字

时间:2017-05-10 08:41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尼各马可伦理学读后感3000字一:(3224字)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335~前323年间。全书共10卷,132章,从善、道德德性、具体的德性、公正、理智德性、自制、友爱、快乐等具体的道德表现层次展开论述,探讨了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和伦理学中各种道德概念的关系等问题。

《尼各马可伦理学》总体上是基于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分析和行为目的的判断建立起的伦理学,主要讲述了“何为幸福”、“何为德性”,系统阐述了“德性在于合乎理性的活动”、“至善就是幸福”等观点,全书主要以“下定义”的方式论述“幸福”、“德性”等抽象的概念。该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是西方近现代伦理学思想的主要渊源之一。在成书的两千多年中,《尼各马可伦理学》被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人类思想文明的进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初是在物理学科中了解到亚里士多德对于物理学科始祖级的地位,也是以此为开始了解到亚里士多德在多个领域中奠基式的卓越贡献。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被恩格斯称为“最博学的人”。在拜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过程中,就像在聆听这位大师穿越千年的教诲,质朴的语言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典的表达中透露出严谨的逻辑、深入的思考。

《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分为十卷,分别论述不同却又有着一定内在联系的内容,不能一一论述,窥一斑而见全豹,从第七卷“自制”来看全书的论证方式,思考有关于自治与不自治、节制与放纵、快乐与痛苦、善与恶的问题,联系到快乐、幸福、德性与至善等等方面。

该书稍显晦涩的地方是它采用下定义的论述方法阐述各个抽象的伦理概念,比如说谈到“不自制”出现的原因的时候,书中会说“一个不自制的人是由于快乐的影响而不自制,不是由于知识,而是由于意见。既然这只不过是意见而非真正的知识,它当然不会有坚强的判断力,而只是模棱两可”,还会有对“不自制”行为表现和作用范围的严格限定。本来就抽象的伦理学名词在这样下定义的解释下就显得更为艰难晦涩、难于理解了,但是这种表述虽显生硬,却很是严谨。

在辩论中有一句话是,“一切类比都是有问题的”。不采用类比、比喻的方式进行主体部分的论述,使得论述是理据充分、十分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伦理学概念体系,在后面再使用少量类比或者例子解释说明,就会既不影响体系的严谨完善,也会让理解更为透彻。就像,在区别“不自制”与“放纵”的时候,书中就用到了一个精湛的比喻——“不自制的人好比一座城邦,它订立了完整和良好的法规,但不能执行。正如阿那克萨得利所嘲笑的那样:一个不懂法律的城邦,凡事只能勉勉强强。一个恶人(放纵者)倒像座守法的城邦,不过这些法律是坏的”,在这个比喻中,就将“不自制”与“放纵”在意识上的认知状态不同、与事后的态度不同两点阐述得淋漓尽致,就像,“明知故犯是令人憎恶的,而无所觉察的则难以责备”,所以在作者的观点中,“不自制”算是一种恶劣的品质,而“纵容”已然与“不自制”不同种了,划归在“恶(邪恶)”的范畴内,与“善”相对。先定义,后论述,适当类比、举例,是本书对各种伦理学概念及相应问题的主要分析解决方法。书中阐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先要把各种现象摆出来,并且开始讨论其疑难之所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指出有关感受的一切公认的意见。如若困难解决了,公认的意见被接受了,即或不是全部,也是那些最主要的,那么问题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说到“放纵”属于“恶”,与“善”相对,就不得不说本书很大的一个论述逻辑特色,是对哲学中“偶性”(“我们把那些既非永远也非经常如此的东西称作偶性,偶性是非常接近不存在的东西,任何的变化和改变、生成和灭亡,都必须在其之外存在着一个原因和本原。要不然一切就都是必然的了。”偶性表述的是这样一个原因和本原。偶性提供改变,提供在事物自因之外的外因,与实存性对立,而属性则是根据实存性而来的形式保证的必然性质。偶性对立的,并非是属性的存在性,而是实体的存在性)的利用。比方说,在书中探讨“自制”与“不自制”的作用范围的时候,探讨自制/不自制是否是对所有原理与选择都坚持/不坚持时,书中这样论述:“也许就偶性而言,是对任何一种原理和选择,而就自身而言只是对正确的原理和选择,有的人坚持,有的人不坚持。如若个人通过某种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那么,这个目的是就其自身而追求和选择的,而手段则是就偶性而言的。”而同样的利用“偶性”的哲学观点加以区分的伦理学概念还有自制与忍耐节制、不自制与放纵等等,对“偶性”的恰当使用将该书的定义、论证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自制”这一章节中,亚里士多德对品质有了如下的划分:超越、德性、自制、不能自制、恶、兽性。而重点需要区分明晰和明智规避的是不自制、恶与兽性。

因为感觉对“不自制”的探讨对我们目前面对的生活更具指导意义,所以从“不自制”说起。首先是明确“不自制”与“恶”不同种,“不自制”是在了解事物的知识和意见的时候发生的,就像忿怒的不自制,只是在当时当刻情绪的影响超越了理智的判断,所以会有“不自制”的表现,在“不自制”的行为之后,还会有悔过的体验。而“放纵”是隶属在“恶”的范畴内的,它是一种主观的故意为之的行为驱动,而且在行为发生后不会有任何感觉自己是“错”的与悔悟的感受体验。

然后“不自制”是有其特定的行动方式和行动对象的。在造成快乐的事物中,对某些必然的、由于本身而选取的,如肉体上的必然快乐,对其的行动是放纵或节制,而对不是必然的、因其自身而被选取的,如胜利、荣誉、财富以及其他善良和快乐的事情,对这些事物的取得超过了正确的理性,我们并不笼统地称之为“不自制”,而是附加上限制词的不自制,如金钱上的不自制、忿怒上的不自制等等。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在一方面的不自制而全盘认定其为“不自制”的人。

不自制拥有一个“度”的问题,就像我们说“坚持”是自制,但过分坚持就是“固执”,它不算做自制,而是不自制。

不自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急躁,如忿怒的不自制,由于其本性的热烈和急促,还没弄清原委就冲上去报复,一种是懦弱,如欲望的不自制,对欲望没有抵制,只要一听到哪里有快乐,就立刻冲上去享受。

我们怎样才能摒弃不自制?是忍耐么?压住怒火、抑住欲望?其实,忍耐不同于自制,忍耐不过是一时的抵制,而自制则是把握和主宰,而抵制和主宰是互不相同的,正如不屈服之与战胜一样,所以自制比忍耐更为可取。举一个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和家长因为误解产生分歧,不自制是任由忿怒的爆发,同家长争吵,而忍耐是,我不跟你们吵,但是你们的观点我也不接受,最值得提倡的自制应该是,控制住自己的怒火,用理智的判断和明智的思辨分析整个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争取沟通,消除误解与分歧。

我们的正常生活轨迹可能会受到很多大大小小因素的影响,情绪、诱惑等等都是对我们自制力的极大挑战,我们也会偶尔进入到“不自制”的范畴,但是,“不能自制者比放纵者好改正。因为它保持着德性的始点,不是出于选择且存有悔恨。放纵者则相反”,所以我们要在坚守基本德性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自制。自制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明智不仅是在认知方面,而且是在实践方面。而不自制正是实践上的缺点。

在我初次接触伦理学的时候,了解到,“伦理学是一个具有文化教养的人获得道德上的正常发展所必需的,是一个人的自由教育”。静静品读《尼各马可伦理学》,虽然它没有华丽的辞藻,炫彩的描写,但是朴素的语言中透露着无与伦比的智慧之光,仿佛一位老者的指引,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视角静观生活之各种琐事,用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标准要求自己的发展。

穿越千年的声音如洪钟贯耳,我希望,能够在伦理学的指引与对其的彻悟下,一步一步追求到一种快乐,这是一种人的正常品质的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的快乐;一步一步触到至善,这是一种人的真正的幸福所在,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体验。

在质朴古美的智慧之光中,前行。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