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2500字读后感 >

呼啸山庄读后感2500字

时间:2017-02-03 13:46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呼啸山庄读后感2500字一:(2609字)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这位女作家仅仅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许多极为深情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他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的作者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姐妹。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焕发异彩。一八四七年,她们三姐妹的三本小说终于出版,然而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得到了重视。《呼啸山庄》的出版并不为当时读者所理解,甚至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但如今《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坛上放着璀璨的光芒,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拿着《呼啸山庄》这本书,我就在想它为什么以呼啸山庄命名?呼啸二字又代表什么意思?看着看着我渐渐明白了:1、书中的一个山庄名为呼啸山庄,而整本书都围绕此山庄而写。2、书中的环境描写相当惊悚、悬疑。荒野、悲风、暴雪、黑夜,尤其是那鬼哭狼嚎、悲风鸣鸣的渲染,让人心中只有令人发麻的“呼啸”二字,它在呼啸什么?是呼啸希斯克厉夫的可悲、可怜、可恨?是呼啸凯瑟琳的虚荣绝情?还是呼啸林谆、小凯瑟琳及希斯克厉夫少爷等人作为复仇牺牲品的可气、可叹?也许都有吧!《呼啸山庄》是讲爱恨情仇的故事,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它是恋爱之人的谆谆教诲,经血的教训来诠释爱情的忠贞与背叛,爱可以无私伟大的,同样可以是恐怖邪恶的。

终于明白了:爱与恨,可以背道而驰,可以相生相伴!

全书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爱——恨——复仇——人性的回归。

一、爱

少年的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尽管希斯克厉夫是老恩肖从大街上捡起的,尽管他身份低微,但凯瑟琳依然喜欢他。他们一起说乐,一起对抗辛德雷,在童年世界里没有身份,没有等级,没有虚荣,没有歧视,没有卑贱,有的只是纯洁无瑕的感情,此时此刻,膛溢满天地!

我们都常希望他们的爱能坚贞不渝,能始终如一,可是他们都在成长,当童年的无知远去,当身份以卑贱突出,当人的虚荣羞耻显现,我们最不希望的场景发生:凯瑟琳抛弃并希斯克厉夫,另寻新欢。而此引发的便是恨。

二、恨

记得书中有一部分这样写道:

“你为什么爱他(埃德加先生),凯瑟琳小姐?”

“因为他长的英俊,而且在一起很愉快。”

“糟。”这是我的评语。

“而且因为他年轻又活泼。”

“还是糟。。”

“而且因为他爱我。”

“那一点无关紧要。”

“而且他将来有钱,我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而我有这么一个丈夫就会觉得骄傲。

呵呵!可笑!真可笑!凯瑟琳喜欢上埃德加的原因仅仅是:英俊、年轻、活泼、有钱,最重要的是有钱!如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仅仅如此!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蜗居》,一个边冰淇琳都舍不得买的海藻,最后拿着宋思明给的银行卡买高档衣服连眼都不再眨了,脸上却是骄傲,高兴的表情,享受着金钱、虚空心满足的快乐。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金钱的魔力,不得不让我们惊讶女人虚荣心的崛起,更不得不让我们愤怒凯瑟琳、海藻的可耻!

一个旁观者尚且生可恨之心,更何况作为受害人的希斯克厉夫呢?由爱生恨,实属正常,这也不得不让们可怜希斯克厉夫命运的多舛和不幸!

不过,他的不幸,她的背叛却不能成为复仇的正当理由一个爱到极致的男人,做出了疯狂的行为,由爱生恨,由恨而杀人,这却是不可理喻的,那种骨子里的恨让我们恐惧,如此残酷,如此邪恶,简直有点变态,也许真的是爱得深、伤的更深吧!

三、复仇

第三阶段经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从凯瑟琳、伊莎贝拉、埃德加、辛德雷到下一代小凯瑟琳、哈里顿包括希斯克厉夫自己的儿子,都是他复仇的工具和牺牲品,如此悲情!

书中有段对凯瑟琳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复仇阶段的悲剧情结:她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已经变成一种忧郁的、梦幻的温柔,她的眼睛不再给人一印象;她不是在望着她四周的东西,看来总是在凝视着远方,远远的地方——你可以认为是超脱,还有她脸上的苍白——她恢复之后,那种憔悴的面貌是消失了——还有从她心境中发出的特别表情,虽然很苦痛地暗暗表了原因,却使她格外令人爱怜。这些现象——对于我,我知识,对于别的看见她的人都必然认为——说她正在康复并不是事实,却标明她是注定要香消玉殒了。

尽管他达到了复仇目的,但这却不能挽救回局面,也不能使自己快乐,最终他自己也走向死亡。

四、人性的复苏

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食,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告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虽然这是个悲剧,但却非常感谢艾米莉,或许,她真的抓住了爱的精髓。

由爱的开始的恨应该经爱的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释。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惩罚的罪人,然而,他终其一生未能与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难道不正是为他的爱与恨付出应有的借贷,接受最残酷的惩罚吗?那种孤独、恐惧和绝望是等待与幽灵会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他的灵魂,一点点侵蚀他的肉体,最终把他推向死亡。

今天的读者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认知和开明的观点,抛开虚假的道义教条和做作的品位情调,我们已经可以理解女作家为什么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天才。她笔下的克厉夫在被所有人唾弃的同时,却从人性的角度展现了奇特耀眼的光彩,永恒的爱和至深的恨赋予他独特的魅力,一种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

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自由的状态得到了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呼啸山庄》,我只希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呼啸山庄读后感2500字二:(2537字)

是在暑假期间读完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或许出自于对艾米莉的深佩、或许也就是如同小说本身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结构一般多元而耐人寻味,由此写下初次步入理解的读后感。

应该是在大约1847年左右,至今家喻户晓,世界文坛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年长的夏洛蒂·勃朗特和二姐艾米莉·勃朗特同时推出了各自不同寻常的小说。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亲姐妹的杰作问世之后,命运却大相径庭。《简·爱》立刻受到热情地欢呼,是作者在一夜间留名于发展迅速的英国文坛,而《呼啸山庄》一开始就遭到评论界猛烈谴责。‘这部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应改名为《枯萎山庄》’

将近半个世纪,《呼啸山庄》一直不为世人所理解,除了个别有见地的评论家外,一致认为小说的作者比起她姐姐夏洛蒂来说,差的太过于远。就连夏洛蒂本人对于艾米莉的非凡天才也不能说已有充分理解,1850年,在艾米莉依旧带着不被理解的寡言去世之时,她为妹妹辩护,语气中,仍略带歉意。

或许在当时的文艺领域,艾米莉早已远远走在其他人前头了。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第一批刻薄的评论家大改观点“十九世纪,《呼啸山庄》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写出最好的散文诗”二十世纪初,有人又开始提出“艾米莉的天才比夏洛蒂和安妮丝更高,而《呼啸山庄》是比《简·爱》及《艾格尼丝·格雷》更伟大的小说。”即艾米莉·勃朗特,终究获得‘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这一殊荣。而声誉蒸蒸日上,。

我个人认为,问题并不在于去争论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该站什么地位,而是究竟该去怎样认识她的作品:这是说,问题不在于给与多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怎样去深入理解。

《呼啸山庄》现实的永久艺术魅力,是仅仅包藏在书中的信息与谜,无论小说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技巧,一直都成为了西方学者钻研的对象,众说纷纭,层出不穷。

艾米莉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传统而平静的叙述手法,而是采用了顺叙和倒叙,故事在谈话和回忆中展开,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作为一个听众,引出了故事的渊源和历史。更多的是开头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到了相当于故事的中下段情景。

开头这一段,是“我”来到呼啸山庄的目睹,也是一段带有人情味的叙述,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终年不断的北风,不容许山庄的树木向天穹延伸,强迫他们倒在一边。“树性”被狂暴的猛风扭曲。

这部作品里,树性就是人性的象征。呼啸山庄蔓延开的故事,人性同样终年不断的承受强暴的压力,被残酷的扭曲和摧残。

当看似主角的“我”闯进呼啸山庄,即从冰冷的自然环境闯进了同样严寒的人文环境。‘透过他惶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人类世界会变得多么凄厉、痛苦和不能容忍——当人一丧失他们美好的人性’悲哀的是,山庄这一孤独的人家,“人性”已经堕落到它的低点,不能够继续往下沉沦。

艾米莉用一个艺术家特有的锐利目光,超越曲折复杂的情节,和一般世俗的观念,去探索她最为关心的“人性”,可以说,人性的探索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开头的三张,时间被划分为人性的冻结。真正的故事从第四章——“我”听管家纳莉讲述整个故事的时候开始,就是所谓的倒叙,然而在讲述的时候,故事还在渐渐发展,这种手法,称之为顺叙。

本书的研究者大多把目光集中在第一代,卡瑟琳和希克厉身上,视之为小说的核心和精髓,的确,无论哪一个读者读了这部小说,都很难忘得了他们如同暴风雨般的感情。但如果把这段戏剧性的生死之恋搁在一边,就更能够发掘出小说本身的轮回性和艾米莉的精湛,严密构思。

第二代哈里顿更像是希克里的翻版,却远没有那样可怕。希克厉被人称为魔鬼,他在通往地狱的路途中的确没有一次偏离过轨迹,这不同于《基督山伯爵》里的复仇,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本书的主题在爱与恨两个对立而并存的情感间盘旋着。希克厉的生命来源于没有爱的起点,复仇与堕落来源于对卡瑟琳由爱生恨的承接,结束于冻结的人性中一道宣告着复苏的光芒——亦是爱。

而对于在希克厉眼皮下成长的两个孩子,哈利顿和小卡瑟琳·林敦,他们的性格确是希克厉本人和卡瑟琳·欧肖的另一面,尚未被发掘的另一面。哈里顿虽然无礼而粗鲁,但依旧保存着善良和腼腆,对于卡瑟琳·欧肖的女儿,小卡瑟琳·林敦更为可爱,善良,纯洁,她的爱的温婉而深沉的,同样透露着不服输的倔强www.guaze.com。这又令我想起了《荆棘鸟》的主角梅吉,想必是同样清新而秀丽的姑娘。父母死后,希克厉全然不顾对其母亲深刻的爱恋,将这样不谙世事的少女囚禁在一片精神荒漠中,就算是如此,在全文的末尾还是有“爱”在黑暗中闪着光,微弱而霎那燃尽。即使人性经历过考验和鞭笞,终究不至于窒灭。

“小卡瑟琳跪在地上,把践踏成碎片的肖像一一捡了起来。”这个细节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希克厉的“恨”消灭不了“爱”,纵使恨是强大的,爱是微弱的,依旧夺不走,并得以永存。

小卡瑟琳愤怒的对她的压迫者无所畏惧的提出“你真苦恼呀,不是吗?孤零零的,像个鬼似的……谁也不爱你,你死了,谁也不会为你哭泣。”

希克厉的恨其实本质上是爱的异化,爱恨的复归,决定了人性的堕落与苏醒。在希克厉身体逐渐衰弱的时际,他由残酷转为绝望。

“哈里顿·欧肖,卡瑟琳·林敦。”他曾在山庄中厉唤正值年轻的两个并肩而坐的孩子,

“霎时间,两张脸同时抬起头来,他怔在原地,因为他确定无疑的看到,他们两个长着和深爱的卡瑟琳一模一样的眼睛。”

从这一刻起,故事即将写到结尾,希克厉的爱复苏了,在第二代孩子的生命中寻找到了自己曾经踏过的足迹。由彼此态度傲慢到相爱的小卡瑟琳和哈里顿,我们也可以发现,卡瑟琳嫁给哈里顿之后,她的全名又将恢复到母亲未出嫁的闺名卡瑟琳·欧肖。这正是生命周而复始,爱恨循环不已的暗示,仿佛小说只是从生命永恒中截取的环节。

故事的结尾是,希克厉离开了人世,去寻找早已死去,在原野上孤单游荡的魂灵卡瑟琳,“人们看到,这两个幽魂透过月光,彼此凝望着”,艾米莉这样交待,而年轻的小卡瑟琳和哈里顿的故事,却没有终点和续接。也许女作家期盼这纯洁而深婉的爱永远没有终点,所以才保留了这样的结尾,没有终点的爱,往往亦没有山穷水尽得一天。

“在这么安静的土地下,怎么会有长眠者不得安睡呢?”这样,挺立在风中的山庄,它取得了象征性的意义,像诗篇一样在你心中唤起了分至杳来的想象。这跟故事的真实性没有冲突,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极端,苏醒,堕落,冻结和爱存在的意义。

呼啸山庄读后感2500字三:(2535字)

一、关于爱情

在读的过程我一直在想究竟凯西是不是爱埃德加的,如果不爱,那么书中明确有说凯西是爱他的;如果是爱,那么她却是那么强烈而深刻地爱着希刺克厉夫,又如何能同时爱别人。在对她的话反复研读中,我明白了她是喜欢埃德加的,正如我也喜欢埃德加一样,因为埃德加英俊、有钱、年轻、活跃。这种喜欢是普遍的,是任何人都可能给予的。

(“在正确地回答那个问题之前,有许多事要考虑的,”我说教似地讲着。“首先,最重要的是你爱不爱埃德加先生?”

“谁能不爱呢?当然我爱。”她回答。

然后我就跟她一问一答:对于一个二十二岁的姑娘说来,这些问话倒不能算是没有见识。

“你为什么爱他,凯蒂小姐?”

“问得无聊,我爱——那就够了。”

“不行,你一定要说为什么。”

“好吧,因为他漂亮,而且在一起很愉快。”

“糟,”这是我的评语。

“而且因为他又年轻又活泼。”

“还是糟。”

“而且因为他爱我。”

“那一点无关紧要。”

“而且他将要有钱,我愿意做附近最了不起的女人,而我有这么一个丈夫就会觉得骄傲。”

“太糟了!现在,说说你怎么爱他吧?”

“跟每一个人恋爱一样。你真糊涂,耐莉。”)或许这段对话对形容凯瑟琳和爱德加之间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了。

而她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正如她所说“我这么爱他;那并不是因为他漂亮,耐莉,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论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样的;而林敦的灵魂就如月光和闪电,或者霜和火,完全不同。”“世上每一个林敦都可以化为乌有,我绝不能够答应放弃希刺克厉夫。啊,那可不是我打算的——那不是我的意思!要付这么一个代价,我可不作林敦夫人!将来他这一辈子,对于我,就和他现在对于我一样地珍贵。埃德加一定得消除对希刺克厉夫的反感,而且,至少要容忍他。当他知道了我对他的真实感情,他就会的。耐莉,现在我懂了,你以为我是个自私的贱人。可是,你难道从来没想到,如果希刺克厉夫和我结婚了,我们就得作乞丐吗?而如果我嫁给林惇,我就能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无权过问的”

凯西天真地这样以为,天真地以为她的爱可以消除两个阶级之间的隔膜,就这样断送了她的幸福和希刺克厉夫的幸福。

对于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情,他们曾经都这样说过类似的话。凯瑟琳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惇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希刺克厉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的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了,活着也是地狱了。”

凯瑟琳在希刺克厉夫出走后疯狂地淋雨,在外面不肯进来:希刺克厉夫在凯瑟琳死后,竟因为想念她去挖开她的坟墓。凯瑟琳在死后灵魂还要回呼啸山庄;希刺克厉夫因思念凯瑟琳不吃不喝而死。

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的爱情悲剧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即便是现在也不为世所容吧。我问过很多看过此书的朋友,他们很多都说希刺克厉夫是个变态,觉得他们之间的爱太过疯狂。其实我觉得希刺克厉夫人性扭曲是一种必然,正如书中所说他和凯西是一体,当自己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和别人生活在一起时,任谁都受不了!而他俩的英年早逝也是必然。凯瑟琳背叛了自己,将自己支解了和别人在一起,怎能不死?她的死是自身性格造成,而希刺克厉夫的死却是她一手导演的。是她看不起他,是她背叛了他们这个阶级,是她一手将他送往地狱,于是他死了。

但就其根源却那个社会害了他们,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而作者深知那个社会的弊病,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与激情都融入作品中。

二、关于人生观

希刺克厉夫最后选择不吃不喝而死,我觉得这多少与艾米莉自身的人生观有关。艾米莉自己就是在生病后拒绝治疗,拒绝吃药而死。

希刺克厉夫自出生以后(虽然不知他很小怎么过,但从刚来时的落魄,大概也知道些了)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他是那个社会的弃儿,社会抛弃了他,因此他也抛弃了那个社会。凯瑟琳是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可是凯瑟琳最后也抛弃了他(虽然凯瑟琳不这么想),于是他决定报复这个世界。直到他发现他连报复都没有兴趣了,于是他就死了,他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艾米莉也是如此。她愤世嫉俗,酷爱自由,最后她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了,她认为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生存困境,心灵才能获得自由,才能从罪恶中解脱,重回大自然。

三、关于回归

有人说这是个关于回归的故事。甚至有人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秘密:第一个“凯瑟琳”原来的姓名是“凯瑟琳·恩萧”,要是她嫁给男主角“希刺克里夫”的话,她会叫“凯瑟琳·希刺克里夫”,而在她嫁给“埃德加·林敦”后,名字就变成了“凯瑟琳·林敦”;而她唯一的女儿就是叫“凯瑟琳·林敦”这个名字的;而后来这个小“凯瑟琳·林敦”先嫁给了“希刺克里夫”的儿子“林敦·希刺克里夫”,名字自然就变成了“凯瑟琳·希刺克里夫”,往后在“林敦·希刺克里夫”死后,她又嫁给了“辛德雷·恩萧”的儿子“哈里顿·恩萧”,最终变成了她母亲的名字,那就是“凯瑟琳·恩萧”了!这个名字的回归是不是也象征着什么呢?

凯瑟琳到死也想回呼啸山庄,而小凯瑟琳无时不刻地想回画眉山庄。

有人说这也是从“文明之爱”发展到“原始之爱”,再由“原始之爱”发展到“文明之爱”的一个轮回。

只是我觉得按照艾米莉的生平,她应该更向往原始之爱吧。不是吗?她不是至死都想回归大自然吗?大自然不是象征原始吗?那么又为什么要让其回归到文明呢?或许真的如译者所言是出于一种无奈吧,是一种痛苦的抉择。

《呼啸山庄》是一部厚重的名著要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以上是我一些个人感悟和借鉴一些前辈的体会。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