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

时间:2018-05-02 07:50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篇一:(1643)字

致加西亚的信,透过一则100多年前美西战争期间的真实故事,诠释出对于使命感和执行力的精义。

这种“使命必达”的精神在现代社会通过种种场景特别是职场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行业分工可谓五花八门,对职场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然而千百年来亘古不变视人才的标准便一直集中在使命感与忠诚以及善于思考和勤于行动之上。

结合到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结合到国际合作中心,联系自身,确有多个层面的感悟。

首先,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的创立,是在以邓总为中心的一批领导集体全悉发展大势、高瞻远瞩的基础之上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可以说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从初创伊始至今日初具规模,皆是因为这一批人崇高的使命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克服一路上的困难障碍,经年累月,才为这份伟大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站在邓总以及领导集体的格局去观照我们所从事的绿色事业,领导一定希望我们每一个受益于这个平台的同路人,能够与他肝胆相照、齐心协力,为这份事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尽其所能,做出贡献。所以站在老板的角度,他对事业的前途充满光明的信念,对事业的发展运筹帷幄,对能实现他战略思想的人才充满渴求。作为全军统帅他期待的是那些能准确无误将他的思想转化为最终成果的统御将才,能把信交到加西亚将军手里的心腹之人。

其次,国际合作中心以及会在未来成立的GBO-China网络技术公司,是在国际绿色经济协会领导核心们的精心谋划之下应运而生的。我们这个部门在张总监的带领下,其使命便是要成为国外清洁技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门路,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国基于绿色经济交流的桥梁。诚如12月31日公司月度总结会上邓总所言,协会的掌舵人譬如一块磁铁,唯有当他的吸引力、影响力足以感染培育出如他这般对于事业有极高认同感的磁铁时,他的理念才能得以进一步实现。他特别指出,正是有了像张总监这样的磁铁对于部门其他人员的带领,他也才对国际合作中心的现在及未来充满信心。现如今,我能感觉到我们国际合作中心一行七人,大家众志成城,以部门使命为自己工作的远景目标,团结一致,踏踏实实的力争将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认真达成。当然于此期间我们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目标明确度上、团队配合度上、任务完成时效上甚至个人工作能力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只要我们态度端正、团队至上、积极勤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长为商业精英,并水道渠成的获得阶段性胜利。我相信,我们国际合作中心的每一位同仁最终都能成为独当一面,彼此信赖,可委以重任的战友、兄弟。

再次,回归到我个人,将致加西亚的信这个故事中的精义融入个人平日工作再恰当不过。对于绿色经济这面大旗,我豪情万丈、信心百倍,以为这是与自我价值实现最为贴切的事业平台,所以我愿意倾注自己的心血于其中与有志之士携手同行,福泽四方。自从事这份事业以来,我曾自我剖析,我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是充满激情,积极主动,善于学习、思考,工作较为勤勉,有团队的大局观,也可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与此同时,工作中的劣势也很明显,目标达成能力差、为达成目标所尽努力不够、行动拖延、自律性弱,除此之外容易心浮气躁、情绪管理失当、容易苛责与抱怨。一方面,利用长板发挥优势,将有助于帮助自己,帮助团队更迅速的达成目标;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克服改善自身的劣势,心无旁骛为达成最终目标而恪尽职守、殚精竭虑。我希望我通过不断努力能成为为团队部门做出贡献,为协会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大家值得信赖的可以承担重任的同道伙伴。

最终,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感恩于我们的亲人朋友,感恩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这个伟大的事业平台,感恩于协会的各级领导和各部门伙伴,感恩于本部门的兄弟姐妹,感恩于信任我们的客户和朋友,感恩我们自己的相信与坚持。由于我们坚定的内心,和勤勉奋进的行动,以至于我们最终可以不畏任何坎坷,可以担负艰巨任务,可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这便是致加西亚的信带给我的启示:我们在此相聚,是因着同一使命!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篇二:(1605)字

有这样一本小书,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谈阔论人生理想,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然而它却一度风靡全世界,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它就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信》。(www.guaze.com 读后感)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本小册子深得人们的喜爱,广为流传呢?它的魅力何在?

《致加西亚的信》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1881年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军人罗文与美国陆军情报局一道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军事任务——将美国总统的信送给古巴将军加西亚的故事。美国在与西班牙交战之时,古巴人民也正在为摆脱西班牙的残酷压迫和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斗。美国总统急切地希望得到有关情报,他需要立即与西班牙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然而,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藏身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这时,美国情报局局长向总统推荐了年轻的陆军中尉罗文。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罗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穿过枪林弹雨,躲过明查暗检,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罗文因此被授予杰出军人勋章。

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它却向人们深刻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Loyal,忠诚。对自己的职业忠诚,对家人朋友忠诚,对自己的国家忠诚,我想,这永远都不是一个落伍的动词。

罗文正是通过他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

这也正像许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人和员工一样,正是他们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事业的进步。企业需要能“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忠诚与信念是企业和个人事业成功的有力支柱。罗文的精神应该作为我们每个人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

时下,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领导一转身就松懈下来,没有监督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反省,却以种种借口来着遮掩自己所缺乏的责任心。

本书的翻译者和出版者也谈了他们的想法:“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他们“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因此有必要发扬加西亚的“送信”精神。在译者看来:“送信”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在书中还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

这是我们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从书中获得的启示。

那么,如果从一个组织和企业发展的角度去看呢?毫无疑问,我们会发现想要追求永续成长和永续经营,重点是要找到更多的“罗文中尉”。而这正是公司高层领导者必须要去反思的问题:你这个公司的领导人,能不能做到一点,就是让下属对你的信任,犹如罗文中尉对美国总统的信任一样?

我们来看看这个熟悉的人物,比尔·盖茨。他的微软团队从一开始就一直跟着他,盖茨对团队的充分信任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十三岁那年,他与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相识,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和他在哈弗大学时就成了好朋友,正是这种牢固的私人关系提供了一种超越工作范畴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保证了员工将为他最卖力地做事。

每个领导者当然都希望大家忠诚勤奋,有主人翁精神,可是你要不断反问自己:凭什么让人信任你,凭什么让人义无返顾克服困难努力不息,你有这样的能力吗?

我相信如果有这样的领导者,如果有这样让人深感神圣的任务和使命,那么,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像罗文中尉一样的。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篇三:(1678)字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是一个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让大家如此的追捧。是否有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离奇曲折的送信经历,还是有旖旎的情感故事。当带着诸多的好奇与惯性思路去看时,我才发现,我想的一切是多余的,全篇所讲述的几乎就可以总结成四个字——责任、忠诚。或许还有其他的类似的词,比如执着,或者坚定,但我觉得最适合的应该就是责任与忠诚。

那位叫罗文的军官,为我们展示着一位军人的战争素质,也为我们诉说着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与宗教无关,于迷信无染,这是一种在人的内心深处对自我的忠诚,对他人的责任。没有他这样的人,世界就会失去执行,也就没有了所谓秩序。所有人都渴望成为发号施令着,但当没有了执行者,施令也就成为了笑话。所有的领导都梦想着有罗文这样的下属,可是,当代社会却极少这样的人,当提及忠诚变成了笑话,谈责任被人们鄙夷,谁又能说说这世界怎么了?除去什么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下精神文明匮乏的大话,不如说是在疯狂的饥饿后,见到食物而无所顾忌的掠夺。当信仰被缺失,心灵也就空洞了。再大的责任都不及那碗里的一个馒头,答应了什么也不及那一两现实的白银。就一个整体而言,责任与忠诚太重要,就一个整体而言,一种精神的认同,共同的信仰更重要。我们太需要一个与时代同步的真实信仰,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真实的,更具体、甚至更时髦的信仰。当然这时髦不是花里胡哨的装饰,而是与时代同步的脚步。

致加西亚的信是站在企业的管理者,世界的统治阶级的角度去写的,他深刻地表达着作为领导者的真实状态。但不关是哪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都必须有执行者,必须有忠诚可靠地执行者,不是阶级的问题,而是社会需要的结果。执行是对做事的态度,一个集体一个工作,总要有人去付诸行动,也必须去行动。执行有时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信任,是面对责任的不躲避。其实许多时候,我们缺乏的是一种整体感,是大集体中的全局意识。我们很难从整个大局去看问题,原因很可能是在从小的教育中就断送了。在各种考试的过五关斩六将的独木桥之战中,我们没有了队友,有的全是对手,合作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有些可笑,很多时候是一分定胜负。什么信仰,什么忠诚,只要是能将自己的分数提高就是王者,就受到万人追捧,就敢要表彰大会,演讲歌颂。所谓责任,在分数的竞争面前微不足道。他可以不知道中国的灿烂文明,可以不了解中国为何而衰落,可以不明白世界的各国危机与形式,他只要知道牛顿力学公式带到那种题里演算就可以得分,化学公式怎样演算就是正确,语文那几个语病怎么改,十五分钟怎么写出一篇可以的四十分以上的作文便可。如果他在有一个贫苦的身世,那么他就是万人敬仰的对象。你跟他谈执行,谈责任,谈忠诚,他会告诉你一大串名词解释,然后冠冕堂皇的为你发誓,之后在背后骂你是傻瓜。中国伟大的执行者们,一半是这种人。另一部分,不断地被同化,还有一部分,还不如这种。还剩下一小部分是真正的执行者,可惜大都举步维艰,被一大批人所诽谤。

站在另一个角度,执行者看管理者的角度。我同情管理者,但也要同时同情一下被管理者,致加西亚的信主要是从管理者的眼光去看的,其实也有时偏颇。在中国,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几乎是不变的定理。当一个从事医学研究几十年的医学专家,给一个学管理的行政领导当下属。当他们去探讨一位病人的诊疗方案时,您觉得该不该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该不该做那个把信送给阎王老爷的人。当一个不懂文化的领导,去建设一个美丽的文化古镇,将一个美丽的江南,拆成废墟建成四不像,把亭台水榭建成火柴盒大楼时,谁敢说中国缺少有执行力的人,这执行力度绝的是骨灰级的。中国的建筑文化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的。也许,我的话说的太敏感,可是人们太需要文化了,太需要道德了,太需要领导力与执行力的统一了。

我觉得领导力与执行力,都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东西,不能拆开去看去做。单方面的要求总会产生不平衡。忠诚与责任,也是说给每个人的。只有大家都负责的去做事,忠诚的对待这个世界的善良,才会建立信任,才会出现更多的罗文,更好的合作。若没有信任,没有信仰,单凭执行,人不是机器,罗文是没有办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篇四:(1665)字

《致加西亚的信》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的第六名,被译成各种各样的语言在全世界流传。《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加西亚是谁?也不在于这封信说的是什么,重点是送这封信的人以及他所表现的那种忠诚。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取得他的合作,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而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等任何问题,只是静静地把信拿去,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

这本书告诉我们: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要立即行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任务。

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也有人自强不息。你正在走向成功是因为你下定决心要成功。你可以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一个完美的生活。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已经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我相信,你能行!

如果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也许你会认为我太自大了,但事实上这并不是自大,而是自信。我只知道如果你递给我一封信并且说“把它送给加西亚”。我能带到。我也想让你把信送给加西亚,而且要做得最好!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终身都不会取得成就,不要相信这些谎言。对于你来说,别人告诉你的消极事情都无关紧要。

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诸行动,你就能做到。把信送给加西亚,你准备好了吗?

敬业。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和行为准则。敬重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才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功。为完成任务和达到既定目标,可以付出各种的努力,而绝不抱怨现时的条件和遇到的各种困难。

战后的日本,全国都处于废墟之中,百废待举。为了兴办教育,全国紧衣缩食,从并不宽裕的财政中拨出专用资金,拿出最好的食物和校舍。因为达不到相应的目标,很多分管教育的官员纷纷以死谢罪。其实,能够取得那样的成果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他们却认为是自己没有将事情做好、愧对民众,极度的敬业和自责,使他们选择死亡。经过全国上下几十年的努力,现时日本的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是为世人瞩目,成为仅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一个争当工作狂的民族,无怪乎能在各方面取得与其他世界强国相抗衡的实力。除了感叹和敬佩,更需要的是奋起直追,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并取得成绩,不断超越。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的源泉来自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关键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随着自信的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也随之得到相应提高。有实力,人也会更加有自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更好的成就。韩国人凭借着极端的自信、极端的自尊,敢于在科技、经济、文化、体育与美、日、欧叫板,并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就因为国人的开放的眼光、踏实的行动和自信的胸怀。

责任。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每个人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整个社会才会正常运转。在现实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对喜欢做和必须做的事情都一样努力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无论身在何种位置,都得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为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人存在的价值。

荣誉。生活在集体中,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取得的荣誉是属于集体的,也是属于个人的。只有将同心协力,将共同事业的蛋糕做大、做好。只有对共同的目标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为其实现付出过汗水和智慧,方能分享其带来的无上荣耀。只有真正付出过,才能感觉到其中的荣誉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集体的名声和荣誉,也才会为了集体的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该做的就不要问会得到什么。我希望做一个能将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做一个敬业、自信、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做一个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人。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600字篇五:(1658)字

“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美国总统麦金莱问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上校迅速答道:“我有一个人——一个年轻的中尉,安德鲁·罗文。如果有人能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么他就是罗文。”

这是《致加西亚的信》一文的开头。没有在一开始喋喋不休地交代背景的作者是英明的:他让文中所要塑造的英雄——罗文中尉从一开始就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他用上校和总统的密谈,将军衔低得多的主人公的形象勾勒了出来,仿佛罗文其人还隐在台后,但做观众的我们就已经从幕布上的那方剪影,感受到了一种呼之欲出的英气。

仔细地咀嚼这个简短的开头,我窥测到了一些对情节的发展乃至全文的立意起着重要作用的片鳞半爪。

“年轻”。这个词有着无穷的魔力。一个军人的年轻象征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崇高荣誉的追求,对未知风险的强大感知力与承受力。这是罗文之所以成为送信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更愿意把关键而重大的事给一个信心十足而又有充分才能的年轻人,而不是中年人或老年人——因为他们时刻担心着疾病威胁的心脏,已经无法胜任一项苦差;况且,他们也多少失去了对于荣誉的渴望,上进心和性格中的坚韧不免欠缺了。最近的美国大选巨浪中,黑发奥巴马能突破美国社会传统的种族歧视,把坐拥巨大财团支持的白发麦凯恩击败,多少已经证明了年轻的分量。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任务是贯穿文章始终的。加西亚作为古巴起义军的领导人,是一个掌握着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人物。但是,这样的人正藏匿在重山峻岭之中,连西班牙人都遍寻他不得。所以这个任务近似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在下文中,罗文也清醒的明白这一过程中只要一个不留神,很可能就赔上自己的性命,甚至暴露计划,给自己的名誉和国家的利益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但是,罗文依然接过了那封用油纸密封好的信。

如果上述的这些还能勉强归属于一个青年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归属于罗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勇。那么,当我再向下读去,直到“罗文接信”这个小节结束,我才猛然察觉:罗文在接过这个重大而绝密的命令时,竟然没有询问“加西亚在哪个确切地点?”、“怎么找?”、“谁能帮助我?”……这不是作者的失误。恰恰相反,这个与一般人的差异,就是上校的那句“那么他就是罗文”的最好注解。

而就是执行这样一个简短的命令,也没有更多对于技术、装备等多方面支持的要求,孤军深入的罗文将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史泰龙所扮演的战神兰博。同样是接受军令,同样是依靠着自己一人的力量办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同样是英雄,但兰博毕竟是电影所塑造的超级英雄,有着一身无比发达的肌肉和战争机器所应该具有的一切睿智;而罗文只是一个美军中尉而已,他所倚靠的就是自己对于使命忠诚不二,让上级的命令踏踏实实地落地而又不需旁人操心。罗文比兰博更英雄。

从罗文的身上,我似乎还读到了易水河边一个伟大魂灵的背影。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

燕国将亡,太子丹孤注一掷,请荆轲刺杀秦王,来换取燕国的保全。荆轲没有提更多的要求,带上那个少不更事的秦武阳,面对白衣白冠向送的人们,慷慨悲歌。至此以后,“侠”这个概念彻底和“浪人”、“盗贼”、“泼皮”决裂了,昂首阔步地走上了中国文化的神坛,成为了一个符号,一种为了使命能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伟大魂魄的聚集体。

荆轲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此行难以得逞。但是他依然尽到了作为一个游侠的使命,“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尽管“血溅五步之内”的誓言没有实现,但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与罗文在对自己事业的忠贞上,在对于荣誉感的追求上,都是有着惊人相似的。

罗文最终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获得了杰出军人勋章。

荆轲则以自己的鲜血,点燃了苦秦久已的天下人内心的火焰,点染了后世许多个漫长黑夜里同样身负重任的人的胸膛。

“秦王目眩良久”。

在拥有忠诚的心,怀着“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大气魄的英雄面前,历史,也为之目眩。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