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00字

时间:2018-04-28 09:1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00字篇一:(1442)字

说一句“我爱你”或是“我想你了”到底难不难?

对深爱的人说“我爱你”,对分别已久的朋友说“我想你了”,大多数人都应该做得到。那么对父母呢?对父母说“我爱你”“我想你了”也这么容易吗?

小时候爸爸出差回来的时候总是会问我:“想不想爸爸?”

然后我就会说:“想啊。”

“真想还是假想?”

“真想。”

这样类似的对话在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应该出现过。但似乎孩子越长大,就越不会向父母表达爱和思念了。不会表达并不是不爱,而是像龙应台感觉到的一样,“爱”,却不一定“喜欢”。

有些时候特别希望自己永远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这样爸爸就不会变老,妈妈也不会变老,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会拉远了。虽然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一直都挺融洽,也会经常的沟通,但在有些方面还是会有隔阂。

我长大了,所有和我一样的孩子都长大了。虽长大了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还是孩子,但这些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抱负,自己的朋友圈,这些都是父母无法跨越无法进入的。甚至当他们摔倒的时候,都不再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搀扶。

于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一点一点趋于平淡。加上孩子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两代人,看待问题的眼光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必定会更加疏远。

龙应台出生于台湾上世纪50年代,来自一个渔村。她的儿子是台湾和德国混血的80后,生活在德国。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母子之间互相交流、沟通,贯穿其中的是关怀和爱。

从他们的信件里,我看到龙应台在认真地了解、认识儿子,同时也在努力解释自己。在一些话题的讨论中,她多次提到大陆见闻,说在西安的一家回民饭馆里,16岁的从甘肃山沟小村里出来的女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赚两百多块,寄回去养她父母。当安德烈说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的时候,龙应台就问:“安德烈,那16岁的女孩,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你能想象吗?

从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间的差异。他们长于理性思考,而我们重情感抒发。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想去思考。当然在一些问题上,安德烈跟我们一样顾虑、烦恼。“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几乎确定不太可能有你们的成就,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互相的沟通和理解。但是还有很多的父母并不愿意和孩子沟通,也没有想要体贴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欲望,只是一味的拿着大人的架子。也有很多的孩子对父母不尊敬,凡事也不会去体贴父母的想法。不论是交流,是沟通,还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都是互相的,是双向的。我们不可以一味的要求父母来理解我们,要求父母来关心我们,来爱我们,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去了解他们,体贴他们的想法。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我们不应该任性,而应该理性的思考问题。或许长大了的孩子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向父母表达出自己的爱和想念,但是我们可以用互相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来表达。

不管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父母永远会给予孩子最不求回报的爱。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最忠诚的朋友。这种无私的爱只有父母才可以给。

我永远的朋友,一辈子的支持和依靠,我希望你们能够一切安好。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00字篇二:(1411)字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MM

“你为什么不试试看进入我的现代、我的网络、我的世界呢?你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好好思考‘打扮’这件事,买点贵的、好的衣服来穿?你为什么不偶尔去个你从来不会去的酒吧,去听听你从来没听过的音乐?难道你已经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东西?还是说,你已经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经定型得不能动弹?”──安德烈

首先,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似乎从出生开始,我们的人生就已经被计划好了,我们需要好好学习,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学,于是,老师、学校、家长、社会……。身边的所有的环境都充斥着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的周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但是,相比于安德烈,我们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将“性、药、摇滚乐”看做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自由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生在中国,饱尝着东方文化,我们确实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样的生活,有他那样的经历。但是我却想说的是,人生苦短,活的洒脱奔放而不留遗憾,才不枉来人间走这一遭。这也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和鸿沟,也感受到了父母了解和认识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对于子女不离不弃的、贯穿始终的爱。其实在我们身边,包括我在内,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适当的形式和机会,以至于两代之间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会发现,虽然自己以成家,却发现自己越长大越孤单,渐渐的不愿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东西,反而身边的朋友或许比父母更加的了解自己。我们不断的接触更新的事物,渐渐的从父母的世界中远去,偶尔的电话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无味。“最近好吗?”“还好啦。”“钱还够用吗?”“够。”仅此而已。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但是却没有人愿意或者留心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些。我想,我们的父母养我们长大成人,绝对不想看到的是这样的一种结局。

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后让我深思,而且指导我如何面对每天在学校遇到的12岁左右的学生。每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是作为老师一日就得不断翻阅的书,而且是永远不会重复的书。这些书读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师的爱心、智慧及艺术了。好的老师应该是一名好的读者,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对我们来说,认识一群性格各异的12岁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得蹲下来,而且得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们自己,才能有空间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现代传媒迅猛发展,而世界发展日趋多元,很多事物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以不要带着标准答案与学生讨论,因为人人都不喜欢被说服。而且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有效沟通。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注意不要以权威自居对他们发号施令。我想,只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我们和父母、父子、师生之间也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对方世界的桥梁。雨后的彩虹,就会在桥梁的上空,绽放!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400字篇三:(1346)字

最近我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离开德国4年后重新与儿子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提议两人通信,于是这本书便诞生了。这本书讲的是龙应台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通过书信使他们母子更好的了解彼此,就像安德烈在信中说的?谢谢你给了我这个“份”——不是出书,而是,和你有了连结的“份”。

在这本书中,大多数书信都是母子两人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比如民族信仰、价值观、社会道德到文化生活、问题意识再到世界观、人生观,他们母子俩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经历反映出来了不同的理念。

龙应台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海边的渔村里,她的十八岁是一九六九、一九七零年的台湾。而安德烈的十八岁,网络让他们拥有广泛的知识,社会富裕使他们习惯物质的追求和享受,十八岁的他生长于德国,除了身上尚流淌着来自于母亲的中国血统,其他方面已经很难和中国扯上什么联系了。

这样不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了不同的认识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龙应台那一代人,他们心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我们的所谓国家,尤其是一些自称代表国家的人。而生活在德国的安德烈,因为历史的原因,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受爱国宣传的影响,逃避?国家?这个东西。

安德烈作为交换生来到香港,他认为香港没有文化就因为香港没有可以让人坐下来静静地聊天的咖啡馆。酒吧跟咖啡馆在欧洲,其实就是小区文化,他认为香港人永远在赶时间;而在龙应台却不这样觉得,他认为香港是有文化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母子俩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代沟,他们彼此有不同的思想。龙应台给他的儿子足够的自由,他们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没有对错,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龙应台不像是安德烈的母亲,她更像是安德烈的朋友,她无权强令他做什么。龙应台这样的态度是的她的儿子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她也因此更好地了解了自己的儿子的想法、人生观和价值观。

安德烈在一封信中写到?是不是所有毕业的人都会感到一种慢温温的留恋和不舍?我要离开了,离开这个我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我的家。我开始想,我的家究竟是什么呢?最重要的不是父母(MM别生气啊),是我的朋友。?龙应台不但没有怪他,反而很理解他,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她说:“我很欢喜你心中有一个小镇,在你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这种宽容、这种理解是的他彼此了解的更深,更安慰了迷茫中的安德烈,给了他正确的指引方向。而当安德烈失落的时候,她会安慰他,鼓励他。然而安德烈却不觉得他很幸运,他对他的母亲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不同的成长和生活背景使得龙应台和她的儿子有着不同的国家和教育背景,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存在着代沟。龙应台用书信的方式了解儿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放下作为长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方式与儿子交换彼此的想法,没有批判、没有责怪,更多的只是理解和反驳,还有安慰。

我想成长生在中国,我知道这是我们一般的中国父母不能做到的。希望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都能够认识距离、彼此沟通,要知道:一切平等的对话必须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www.guaze.com 读后感)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