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伤逝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8-03-27 08:55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伤逝读后感1500字篇一:(1458)字

鲁迅的小说,高中语文老师推荐了很多次。老师每每提及鲁迅总是满心敬佩,并且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虽然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鲁迅所在的时代,他所要表达的感情我们可能也并没有经历。这就更要求我们去重读鲁迅,重新回顾那个年代,看看历史所发生的事,听听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声。

高中时的我们,满心期盼着大学,真正拿来读书的时间很少。到了大学,也每每以各种理由将买来的书束之高阁。直到老师将读书布置成一项作业时,我们才钻进各种各样的书里,拼命挖掘,搜索我们想要的信息。这实在是一件惭愧的事,读书应该是一种习惯,读后感应该是随心而发而不是矫揉造作去编造。下面简单说说读完《伤逝》后的一点感想。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读完此书,我不禁为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扼腕叹息,这段情很快夭折,与两人的性格,所处的社会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男女主人公都是时代觉醒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渴望并践行着自由恋爱与结婚,但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或许当初众人的反对声就透露出悲剧的意味了——冲动盲目的爱情是维持不了长久的婚姻的。

涓生重游故地,一年前的会馆虽然寂静空虚,却令人满怀期待,那时子君清新可人,两人相对静默的时光里,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谈论着新的思想新的哲理。沉浸于甜蜜爱情中的子君会表露出淑女般的娇羞,却也能喊出惊天动地的话语: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的权利!这是新思想的表露,是对封建主义正面的对抗。面对涓生浓烈真诚的示爱,子君将他的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间。寻住所十分不易,子君与涓生一样,平对的参与进来,还非要入股,似乎这样才能增加她的安全感。子君与叔子断绝关系,而涓生也与好友绝交,其实从二人不同的兴趣——爱花和爱动物开始,就已经存在问题了,但爱情是包容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整天的忙,使两人开始不快活,子君也渐渐被生活所奴役,日日操劳,神色有点凄凉,不似婚前那样常常幸福的微笑了,涓生的失业也让无畏的子君开始怯懦了,吃饭问题也让两人苦恼。两人关系终因涓生的一句:“我已经不爱你了”而决裂。子君被父亲接回家去,又进了“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以致走上绝路。涓生也因此受到创伤,说要向新的生路跨前一步,然而,想要遗忘,是不可能的。

《伤逝》选自于《彷徨》,正值五四狂潮,先驱者们开始分化。鲁迅先生也处于苦闷彷徨期。笔下涓生与子君结合之初脱离了许多人际关系,在旧社会中属于新颖又独立的人群,自然引起了相当多不满的目光,婚后的生活也并不如预想中恬静而美好,而是没有了自我,鲁迅先生虽然也投入了婚姻生活,却也终究没有逃脱“铁屋子”的束缚,他始终不能摆脱朱安,不能抛下她不管。(www.guaze.com 读后感)

关于子君,这个接受现代教育和西方现代思想的女子,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在同居,公开在公园散步时的那种无畏实在是勇气可嘉,为爱情与家庭决裂。迫于社会的压力,陷入物质贫乏的境地,转入旧世贤良劳苦型的女性,又无奈与涓生分手,回到曾经背叛的家里,抑郁而死,终成悲剧,墓式简单的连墓碑都没有,五四时期的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令她们的弱点暴露无遗。

小说中多次提到悔恨和悲哀,涓生为自己,为子君,为二人因貌似互相了解而结合的悲哀,而难过。其实涓生爱上的只是子君新式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尤其可贵。“寂静而空虚的会馆”让涓生回想起两人当初未同居吉兆胡同时欢乐宁静的幸福。以致后来感伤良多,物是人非事事休,子君多次凄然又带孩子气的目光更加增添了涓生的痛苦,因为两人的心距在拉远。而同情,根本就不能用来维持一段婚姻,反而是摧毁一段婚姻的利器。

凋零的情花,一段情,由此伤逝。

伤逝读后感1500字篇二:(1595)字

我觉得婚姻给妇女们带来了安稳与保障,但让妇女们失去了卓越的机会。我这里所说的安稳与保障是让妇女们学会了随遇而安,这种安稳会让妇女们失去远大的抱负和激情,使她们甘于华而不实的平庸生活。

在《伤逝》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傍晚回来,常见她包藏着不快乐的颜色,尤其使我不快乐的事她要装作勉强的笑容。幸而探出来了,也还是和那小官太太的暗斗,导火线便是两家的小油鸡,但又何必硬不告诉我呢?和涓生同居前的子君会看书,会和涓生探讨一些书本知识,她会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的口号,这在当时是很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这说明当时的子君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去接受新东西的。可与涓生同居后的子君变得沉默了,虽然刚同居时他们是幸福的,他们会在一起谈同居前的点滴,但时间久了,加上生活的紧迫,他们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大了。有时他们会坐着相互沉默,或者就是子君对涓生重复说着他们以前的故事,说得次数多了,以致于涓生对子君所说的故事都能够背了,也听得烦了。涓生此后宁愿呆在寒冷的图书馆也不愿早早地回去面对子君。子君一直活在了过去,活在了记忆力里,她找不到现在属于自己的自我。

与涓生同居前和同居后的子君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呢?我认为如果一个女性只会为家庭任劳任怨,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她的这种家庭主妇的角色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家庭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社会每天都在变化,人也在变化,你把自己固定在家庭主妇那么小的范围内,你就会失去很多与外界联系的机会,这样会使自己孤陋寡闻。如果把一颗心死死地拴在家庭这一根绳上,把神经死死地绷紧来看住自己的家庭,那么你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变得小气起来。此外,为了做好好妻子的角色,如果你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你不可以乱发脾气,不可以说出来,只能闷在心里。一个好的发泄方式,就只能是不说话,做脸色。但这样的行为,在丈夫看来你是多么的不善解人意,不体贴。在以前,很多人认为,妇女就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不能再外面抛头露面,丈夫就是自己的天,就是自己的一切,一切都应该依附丈夫听从丈夫。妇女们从来都是被定义被思考的。

当子君与涓生的生活泥已经走到尽头的时候,子君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改变涓生,而是过着像一潭死水一样的生活。子君当初为了与涓生同居,她与家里断绝了关系,陪同涓生去租房子时被人指指点点,但子君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我”便毅然于涓生同居了。在当时的社会,这样的行为是违反道德的,是被人所瞧不起的。从子君果断与涓生同居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子君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但到后来,当她与涓生之间已经不存在爱时,她却缺少了给婚姻开死亡证的勇气,最终选择了郁郁而终,子君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重头再来。

我认为,无论在什么什么时候,女性都应该自己解放自己,积极地建设自己的心灵,不要用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把自己从身体中解放出来,抛弃妨碍自己进步的观念,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角色中都应该与男性共同创造价值。

这片小说告诉我们一个很现实而且很深刻的爱情问题,那就是我们不能盲目的爱,不顾一切的去单纯的爱,我们必须明白,在恋爱之前,在一起之前,要首先把基本的生活,生计问题解决好,才能会有长久而甜蜜的爱情。如果,没有比较坚实的生活基础,那么就会出现因为温饱而争吵,夫妻反目,互相伤害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完全是精神上的恋爱,相互理解和依靠,在生活上,双方也要一起承担和支撑,共同去努力的更新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加美好的爱情。如果不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还有余力去谈爱情吗?这是一个很深刻的现实问题,也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要慎重和冷静的去处理爱情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确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好好爱一个人,好好生活,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自己爱的人负责,不要鲁莽和冲动,要理性和智慧的去生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爱对方,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伤逝读后感1500字篇三:(1547)字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小说短短一万多字却生动地描写了子君与涓生从相恋同居到爱情破灭的全过程。语言简短有力,思想内容深刻庞杂。

涓生和子君他们单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至上,走个人奋斗的道路,最后造成了悲剧。虽然涓生的故事发生在“五四”年代,在那个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他们感情的破灭似乎还可以归罪于社会解放的过程。那么现在呢?21世纪的爱情,创造在一个更进步更自由的时代,他们不会再经历涓生的社会迫害,不必为“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苦恼,也无需为求生而象涓生那样“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注”的决择。但是,我们今天的爱情,却因更加自由,一任的梦想还是重复着涓生的故事,一样的爱了,逃了,最后抛弃他们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任她们自生自灭……\

作者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这一年的经历,用涓生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

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习的必修课,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

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毁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揭示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毁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揭示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总之,《伤逝》中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希望伤逝能给我们带来对爱情更多的思考!”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但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要走进罗布泊。既然两人决定了相爱,就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哪怕结局是一同灭亡,也要与爱同生。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