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7-05-07 08:24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1500字一:(1620字)

美国文学从19世纪开始,方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而且,大多数作家都是从底层凭借自己的努力,酝酿着自己的痛苦而写出美国的一部分真实来的。而德莱塞就是其中极为典型的一个。

西奥多·德莱塞(1971-1954年)出生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他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为逃避兵役而来到了美国,他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他们家本来还开了一个小的纺织工场,但就在小西奥多出生的前一年,工场失火而被焚毁,全家顿时陷入了困境之中。仿佛上天特意想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似的,他便正在此时出生了---从此,他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当过店员、报童,洗过碟子,当过推销员,当过洗衣店的伙计。然而,德莱塞并未向生活屈服,他经过卓绝的努力,终于进入了报界。

1899年,28岁的时候,他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然而,这部相当有分量的作品却被出版公司的老板认为有伤风化,所以只印了1000册,就这,还只赠阅了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便只好静静地躺在库房中,给灰尘与*鱼去阅读。但是,好的东西是掩藏不住的,这部小说冲破国界,在英国得以出版。

初次尝试的打击使他沉默了10年。1911年,他便又出版了相当与《嘉莉妹妹》姐妹篇性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接下来,德莱塞的创作力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长篇小说《金融家》、《巨人》、《“天才”》。而在1925年,他终于发表了他的传世之作《美国的悲剧》。

1906年,纽约州赫基默县发生了一起情杀事件,杀人者名叫契斯特·杰勒特,他为了另攀高枝,便把已经怀了他孩子的情妇妇格蕾斯·布朗骗到一个湖中*死。这起案件深深地触动了德莱塞,他以艺术家与政治家的敏锐与直感把握到了这起案件里所蕴含着的重大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于是,他开始着手搜集有关素材,为此,他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并考察了谋杀现场和监狱。不仅如此,他还研究了15个类似的案件,从而早更高的艺术境界中为我们留下了这部杰作。

主人公克莱德是一个穷牧师的儿子,但他一直向往着奢华的生活。特别是当他在豪华旅馆当仆役之后,整天面对着那些吃喝玩乐、挥金如土的富豪们,他的富贵之梦便全面燃烧起来。这时,他被伯父提拔当了内衣工厂的工头,在这里,他占有了青年女工洛蓓塔,不久,洛蓓塔怀孕了。然而在这时,大资本家的女儿桑德拉对他表示了青睐之意,他为了可以同桑德拉结合,便精心策划,在与洛蓓塔泛湖时故意使其落水。结果,他以谋杀罪被捕。而这时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政客们却趁机大作政治表演,于是,各种人物便都粉墨登场了。负责此案的共和党人梅逊一向是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但眼看要到大选年,他又开始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了。他为此便竭力夸张案情的离奇与残忍,甚至不惜制造伪证来使陪审团就范从而判克莱德以死刑;而民主党人为了替克莱德辩护,竟也编造情节、掩盖事实、杜*伪证、开脱罪责,无所不用其极,可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与同情克莱德或还法律以公正,其实只是将此当做一个政治战场罢了。最后,终于经过一场表面上手续齐全而又公正无私的审讯之后,克莱德被庄严的法律剥夺了生命,当时,他22岁。

这部意义重大的作品用了全部的艺术力量展示了一个悲剧,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像小说名称所展现的那样:这是真正的的“美国的悲剧”。因为这个悲剧后面有一双无情的大手在支配着这一切,那双巨大的手揉碎了一切,无论是青春与热血,还是理想与希*。正是通过这部作品,他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妄,在这个金元帝国中,“贫与富的界限分得清清楚楚,如同刀子划过一样”---德莱塞正是用这样炽热的同情与怜悯和冰冷的语言意境来刺穿这一层虚饰的幕布。

美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刘易斯说:“(德莱塞)在美国小说领域内突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豪威尔斯式的胆小与高雅传统,打开了通向忠实、大胆与生活的激情的天地。要是没有他这个拓荒者的业绩,我很怀疑我们有哪一个人能描绘出生活、美与恐怖。”正是德莱塞,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深化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美国的悲剧读后感1500字二:(1438字)

周末,去实验楼做了一下英语的听力,然后打算到图书馆做一下作业,进入大门,阵阵书香扑鼻,令我精神振奋。只见一排排书架上立着无数的书籍,看的我眼花缭乱,仿佛间,进入了一片海洋,知识的海。身在书海中,难免会有些情不自禁地迈向书架……对书名浏览了一番,有本书很吸引我的眼球,那就是《美国的悲剧》,美国会有什么悲剧?美国为什么会有悲剧?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我把书借回了宿舍……

大约两个星期后,我迫不及待地把它看完了

“门随即被关上了,把他所有的朋友,所有的亲人,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关在外面了……”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既像在批判主人公的丑行,又像在暗示这社会的腐败。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克莱德,他长的高大英俊,非常帅气,但他很是爱慕虚荣却非常懒惰。他出生在一个穷牧师的家庭里,父母信仰上帝,但上帝却并没给家里带来富足,相反却是衣食不保,于是他离家出走,找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他认识并开始追求善良却同样贫穷的女工罗伯塔,有一次,他遇到了大厂主的女儿桑德拉,由于他爱慕虚荣,又开始追求桑德拉,为了能得到荣华富贵,摆脱掉穷罗伯塔,终于设计用阴险的办法杀掉了她,最终他也被抓获,上了电椅,得到了正义最严厉的惩罚!!

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作为一战中的战胜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美国的资产阶级陶醉于繁荣美梦之中。胡佛在竞选总统演说中夸口保证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鸡,家家车库有汽车。但是,繁荣掩盖不住社会矛盾和不公——穷人们的生计举步维艰,富人们的生活穷奢极侈;年轻的一代不是寻欢作乐就是纸醉金迷,人们找不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这正是当时“美国的悲剧”所在。

1925年,正在资本主义世界一派繁荣景象、一片凯歌声中,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一书出版,这本书震动了整个美国。小说的主人公是出身贫寒的青年克莱德,他追求金钱和地位,逐渐蜕变,最终堕落成杀人犯,在23岁时被送上电椅。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作者在惋惜克莱德自我毁灭的同时,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官场政治的腐败,揭示了虚假繁荣所掩饰的深刻危机。

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是所谓“美国的文明”造就出来的,美国的社会制度是造就克莱的人物的温床。太多的风花雪月与纸醉金迷,可以说是令每一个穷人所向往的。他们眼睁睁看着别人挽着美女的手,穿着新款的裘皮大衣从他们身边走过,而自己呢?什么都没有,还得遭受贵族们的白眼和嘲笑。他们的心情是消沉而不甘心的。心中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他们不惜使出一切手段,哪怕干出违背人类信仰、不道德、有辱门庭的事情。在这样矛盾、不公的社会制度下,还会有几个人真正遵守信仰,相信所做的事上帝都在看呢?每个人都奢望自己可以和有钱人平起平坐。但,偏偏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这样的社会,这样黑暗的制度存在,就不可能杜绝罪恶的发生。像克莱德这样的人生悲剧,一定不会就此停止。

悲哀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悲哀。如今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到底还隐藏了多少虚假、悲哀的成分呢?

我觉得小说中揭露了主人公心中的阴暗,只想要富足的生活,却又想不劳而获,这在自然界是违反规则的。难道他不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难道他不明白,要想富足就得靠双手和智慧来获得,想要获得必需付出?难道他不明白残害漠视别人的生命,也必将得到正义的惩罚?

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并且付出一定的努力。那样的回报才是心安理得的。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