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读后感 > 1500字读后感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17-04-07 09:29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一:(1487字)

在这本书出版以前,自杀从来就被人们看做是一种令人发指的无耻行为,为什么维特的自杀却能引起那么多青年读者的辩护和同情呢?原因在于歌德敏锐地抓住了当时年轻人所特有的多愁善感和悲观厌世的心理,并将这两种心理凝聚在小说的主人公维特的身上,使他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的典型形象。

这本书分上下两部。前部写维特少年时在村庄里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他与夏绿蒂相遇、相识、相知、相处的过程,以及他对夏绿蒂深深的暗恋。后来由于夏绿蒂已经与别人订婚,维特不想打搅他们的生活忍痛离开了故乡。从此开始了下部。在下部中,写了维特当公使时的生活,和他回乡后与夏绿蒂的接触,以及他因为对夏绿蒂的爱太深反而得不到她陷入无法自拔的悲痛最终自杀的故事。

情节其实很简单,但小说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他而描写,情节是以维特写给他的好友威廉的信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所以维特对于自己的立场和自己的心理描述的是非常详细准确。我在读这本书时,感觉自己就是维特的倾诉对象——威廉。但同时因为自己的心理与维特的心里是那么地相似,又觉得自己就是维特。逐渐觉得自己是在跟自己说话,自己是在不断发掘、探索自己的心理,这也正是这本小说的魅力之一。

维特辞职回乡后,又开始与夏绿蒂交往,阿尔勃特觉察出了维特与夏绿蒂之间的暧昧的关系开始渐渐疏远维特,维特对夏绿蒂的爱更是日益加深,对于夏绿蒂不属于自己的事实更是陷入了极度的烦恼与悲痛之中,夏绿蒂觉察出了维特的忧愁,她渐渐发现自己也爱上了维特。事情越来越纠结。有份和抑郁渐渐深入到维特的心灵。他的精神也日渐崩溃,他的身形也日渐枯萎,内心在一次又一次挣扎中也变得越来越混乱,最后心力憔悴。内心的挣扎是他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因此他不再是个朝气蓬勃思维敏捷,聪明机智的人,而是变得焦躁易怒。他的惆怅,他的迷乱,他的厌世使他产生了求死的念头。也许只有这样选择才能让他自己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出口方式。他一在对自己说:“这绝对不是一种鲁莽偏激的行为,我要怀着美好的憧憬、怀着宁静的心情,用最坚毅的态度来完成它。”

在维特准备自杀,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他给夏绿蒂写了很多信。“在晴朗的夏日午后,当你站在山头眺望远方优美的景致时,请想念我啊,因为那里是我最喜欢徜徉的地方;在夕阳余晖之时,在轻风吹拂小草的地方,请寻觅我的墓石呵,看看我坟墓上的野草是如何在夕阳余晖下瑟缩、飘摇。”

夏绿蒂逐渐发现自己如此挚爱着他。在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中,维特失去了控制力,而夏绿蒂也陷入了深情之中,“两人紧紧相拥在了一起,万分感伤地流下了眼泪。”“两人的脸越来越近,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消失了,一阵拥抱之后,维特将她搂在怀里,并且在他颤抖,微微呢喃的唇上洒下无数的狂吻。”维特的梦终于成真了!!!但一生只有这一次,维特求死的决心已定,他不愿破坏夏绿蒂和阿尔勃特的家庭。

维特在最后的一个晚上,给夏绿蒂写了最后一封信,“子弹已上膛。时钟正巧了十二下,一切就这样吧。夏绿蒂!祝你幸福!别了!永别了!我们来生再相见了!!”

有位邻居看到火花闪了一下,紧接着便听到一声枪响。

维特死时穿着自己最爱的装束:长筒皮靴、蓝色的燕尾服和黄色的背心。当夏绿蒂听到这一噩耗时,昏倒过去,在维特出殡那天,夏绿蒂已是生命垂危了。没有任何牧师为维特送葬,也没有人跟着灵柩诵经。

这样,故事就完了。

真的很悲痛。维特的处境和心理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我相信读完之后,人们只有同情,没有人会表示鄙夷与不屑。歌德在作品中全力投入了他对人类感情和心灵本性的真切关怀,认为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向维特那样敢爱敢恨;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所爱而活着,他还要向浮士德那样,为追求自己灵魂的完整而活。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二:(1500字)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少年维特之烦恼》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阶级的青年人;他在艺术上有天赋,为消遣而画画,职业是公使馆的秘书。歌德由自主地使这个青年具有他年轻时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赋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丰富卓越的才智。这就把维特变成了一个伟大的象征性人物;他不仅代表了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时代的才智。他的宏富伟大的程度几乎和他的命运不相称。”维特出身市民家庭,他思想敏锐、感情丰富、才识过人,是一代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资产阶级关于“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平等、博爱”等的思想意识,无不渗透进他的言行举止之中,而具体化为对于“自然”的无限信仰和崇奉。他热情讴歌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视自然神性之所在,以“自然的儿子、朋友和情人”自居,甚至渴望成为“无所不在的上帝的一面镜子”,这里的上帝正是他崇尚的大自然。他对自己的心负责:“我这颗心是我唯一的骄傲,只有它才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佑,一切灾难的源泉。”“我所知道的,谁都能够知道。——只有我的心才为我所独有。”维特对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热爱自然风光秀丽的小村子——瓦尔海姆,“在这里感到很惬意。在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剂治心灵的良药,而这韶华时节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颤的心。”他甚至“想变作金甲虫,遨游于芳香馥郁的海洋中,尽情摄取种种养分。”将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因为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他将自己的艺术也抛到了一边:“我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挚友,我完全沉浸在宁静生活的感受之中,以至于把自己的艺术也搁置在一边。我现在无法作画,一笔也画不了,和以往相比,此刻我是位更大的画家。——每当后来我眼前暮色朦胧,我周围的世界以及天空像情人的倩影整个都憩息在我心灵中时,我往往便会生出憧憬,并思忖:啊,你要是能把这一切重现,是能将你心中如此丰富、如此温馨的情景写在纸上,使之成为你心灵的镜子,如你的心灵是博大无垠的上帝的镜子一样,那该多好!”只有和处于自然纯真状态的人在一起,他才觉得快活。“当地的下层老百姓”“很喜欢”他,“尤其是孩子。”而每当他们“只能一起走一小段路”,他“就感到难过。”他还仰慕来自民间的人荷马和莪相,向往荷马史诗和《圣经》中所描述的朴素自然的先民生活与平等和睦的人与人的关系——当维特第一次在绿蒂家的前厅里与绿蒂相遇时,他就被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吸引了。他眼中的绿蒂“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简直像块无瑕美玉似的保持了一个少女全部可爱的自然本性,难怪维特称她是“一位天使”,一见钟情,并一往情深。而他对绿蒂的感情也不只是“喜欢”,更不是“想占有”。

作者歌德将自己青年时代的人生追求融入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中,使维特的自然、纯真和自由平等的人生追求具有了现实意义,这种狂飙突进的理想与德国社会现实的格格不入导致了维特的自杀悲剧,也正是这种纯真美好的理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即使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尽管维特以自杀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让人无法认同,但维特的人生故事仍然能够以真情打动人,这也正显示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不朽名著的永恒魅力。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三:(1584字)

大学上了快两年了,才觉得闲暇时间用来读书才是最好的消遣方式。并不是太紧张的课程也让我有很多时间看一些经典名著。我并不是一个学文科的学生,但是在我看来,读一本好书只要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想,就达到了目的。

(1)我们人类经常抱怨欢乐的日子太少,不幸的日子又太多,我觉得这种说法多半是错了。如果我们经常心境开朗,享受上帝每天给我们的安排的幸福,哪怕遭逢不幸,也会有足够的力量去忍受。

在小说的开始,维特说了这样一段话,看到这段话,很难想象维特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这也正从另一个方面突出了爱情的灾难使他原本的世界观发生了多么巨大的转变。

(2)我想脾气不好完全和懒惰一样,因为它是懒惰的一种形式,我们的天性偏偏有此倾向,然而只要我们能够自我奋发,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就能在工作中寻找到真正的乐趣。

我常常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种厌恶感,或者说是一种疲惫感。这正是懒惰在作怪。每当我静下心来一点一点把眼前的事做完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对自己喜爱的专业发脾气,其实是对自己的厌恶,只要懂得坚持,热情就不会消散,生活的乐趣就会源源不断。一个对自己事业心怀激情的人,无疑是幸福的人。维特无疑是一个满怀激情的人,可正是他的激情使他在等级森严生活中饱尝了痛苦,这也是他走向自杀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3)如果最后致命的疾病侵袭了了那位在花朵般日子里被你耽误了的人儿,她现在有气无力地躺着,眼睛愣愣地呆望苍天,临终的汗珠不时在她而头上迸出,你像一个该死的罪犯站在她身边,从内心深处感到,便是用你的全部能力,也无法救他了,你这时心如刀割,只要能给这垂死的人儿注入一点儿力量,一星儿勇气,愿意献出你的一切。

不仅是爱人,包括亲人、朋友这些在我们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突然一天在我们面前要离开人世,永远的离开,尽管我们心中充满不舍、怀念甚至是同情,可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每次想到这,足以使我绝望。正是这种绝望使我对所拥有的倍加珍惜。

(4)因为一个人被激情冲昏头脑的时候,已丧失一切思考的能力,应该看作是一个醉汉,一个疯子。

维特最后应该正是这种状态,看到自己爱的人对自己的拒绝,自己认为对的事受到别人的反对,感情湮没了一切,最终走向了自我的毁灭。激情是一个好东西,可是越好的事物往往越需要控制。

(5)人类的天性有他的限度。

过犹不及,中国中庸之道一直在强调“度”的问题,超过事物自身限度必然带来损害。我们自己的生活作息更是如此,无论生活有多忙,对自己健康的关注无疑是最重要的。珍爱生命的人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价值观,无谓的熬夜、放纵更有可能带来长久的痛苦。

(6)我认为,把一个自杀的人说成是胆小鬼,正像把一个死于恶性热病的人统称为懦夫同样是不合适的。

维特认为自己患上了精神上的不治之症,死亡是一个必然的结局,这就像身体上的绝症无可厚非。这样一种想法困扰了我,我不能确信是否所有的精神创伤都可以被时间治愈。可是死亡是徒劳的,它不能带来任何改变,只能给自己亲人带来痛苦。

(7)难道事情总归如此:凡是使人幸福的,终究又会变成他不幸的源泉?

(8)我乐意让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只要他们也能让我走自己的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9)是呀,我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流浪汉,一个朝圣者!你们难道不是吗?

(10)这种爱情,这种坚贞,这种激情,不是什么虚构的诗歌。他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于被我们称之为粗鲁的、没有经过教育的人们最纯洁的心中。我们是受过教育的人——却被教育成了废人!

教育带给我们许多知识,但更重要的,教育更应该是培养我们的对待情感的态度,也就是学会做人,学会真性情。

(11)胡桃树还横在地上!唉!如果我是个侯爵!我要把牧师太太、村长和当地衙门……侯爵!——如果我是个侯爵,我还会为我领地上的树木操心吗?

权利和地位能给人带来什么?没有权利和地位难道只能看着自己心爱的事物被别人摧毁?值得深思。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四:(1442字)

我很喜欢歌德先生,是通过一个敬仰他的人写的一本书《歌德谈话录》。他在文学上的追求和造诣确实配得上他在人时间内享有的盛誉。

看完《少年维特之烦恼》,佩服于他把很多对生活繁杂的思考融入其中。并不是像之前我听说的那样,仅仅讲了一个少年爱而不能爱,爱而得不到因此自杀的故事。虽然事实也是如此,但是跳出别人圈定的思维模式,通过自己的品读、思考,问题可以再简单一点,也可以再自由一点。

少年维特其实是个特别让人喜欢的人,他和别人相处率直,真实,很多人很喜欢他,他结交了很多朋友,但是个人的痛苦即使在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当在心里占据了所有的位置以后,任何理智的语言都不能给心灵带来真正的安慰www.guaze.com读后感。正如维特在和阿尔伯特讨论为什么人会做比如自杀的事情,只有身临其境来体会别人的心情才有资格谈论,而往往我们没有类似经历的人是很难很难体会的,假想中的苦难固然可以称之为困难,但是不是真实的就难以有切肤之痛。人本来就有它自身的局限,对欢乐的享受和对痛苦的承受都有自己的限度,每个人的限度都不一样,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人便陷入了一个不是理智能控制的漩涡。大自然赐予人类力量,但并没有什么保证人类是无坚不摧的,人为自然下的普通一个生命,和其他生命并没有什么两样,会受到威胁,会陷入困境,会经历死亡。当风暴来临,不少人会表现的手足无措。有人会说,那是人类孱弱的一部分。可是这是人的本质,人就是孱弱的,固然有强大的人,但毕竟那只是少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毛泽东,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许三多。人有坚强的时候,但人不能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坚强的,就像爬雪山的时候有人想停下来喘口气,或许可以预料到一旦停下来就再也怕不起来了,但无可奈何,非停不可了,是的,那越不过去的一念之间就是一个人承受力的极限了。

我不是为懦弱的人开脱,只是想每个人的天分不同,即使有一死,当你的手扼不住命运的喉咙的时候,你选择了在生命的战场上退却,我也为你祝福,祝你在黄泉路上看到最美的风景。传说喝过了孟婆汤以后,会看到黄泉路上最美的风景,也是唯一的风景,那就啊火红的鲜艳的彼岸花。即使是死亡,路途也有风景,不会孤单。但是问题是你确定你就要死了吗,你确定你死了不会后悔?你确定你死了比活着幸福?

抛开人生而固有的枷锁,抛开尘世一切纷扰和责任,你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维特死了,或许他们都在为是失去这个不错的人而遗憾,但是对他自己,确实是最好的解脱,因为别人纵然可以看到几年以后他的美好生活,纵然可以劝他会有更好的女孩,但是谁都不能代替他生活,谁都不能代替他痛苦。语言永远是轻巧,也永远是最容易骗人的东西。维特的人生体验直到这里或许也就够了,因为太美好的生活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击,任何可以平添的负担。人活着无非是寻求一个美好的人生,一个幸福的人生,倘若一个理智的人明白了自己在身体和心理上能承受的痛苦的极限,而选择一种自己认为的最好的解脱方式而不伤及他人,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结束的幸福吗?我只愿你那敏感的神经别在下辈子继续生效,做个简单的呆头呆脑的人就好了。

唯有爱让我们的生活充实,唯有爱让我们找到自己。唯有爱让我们成为不可或缺。

后来看了《浮士德》看不懂,不是否定这本书的价值,一方面是想说一些传说很有名的东西,或许没有人夸的那么神奇,自己看了便知道到底如何,自己喜欢不喜欢,一方面是想说,自己也不要把虚名看得很重要,毕竟人活着,为生活,为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幸福,虚名实在是只是对别人看的人有趣的东西,你毕竟不是为了活得辉煌给别人看美化充实别人的眼球。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1500字五:(1581字)

刚看完这部巨作!才突然发现我的知己竟在二百年前!

是维特?还是歌德?

每当维特发表他的言论,我都觉得每一句都是在抒发我的心声。我一字一句的读着,随处都是共鸣,随处都是感动!

特别是他邂逅了绿蒂之后的种种情感,竟象是在娓娓道来我近来遇见ANGEL后的种种感觉!

心灵是相通的,而差别就在于他能将心理的感觉用灵活的语言巧妙贴切的表达出来,而我只能将这种感觉淹没在无语只中。这就是所谓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而当我看到能将他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文字的时候,心灵首先是一种震撼,然后是激动,激动万分,然后便是感动,感动的满眼泪水!

"的确,人生来就喜欢拿自己和周围的人反复比较;所以,一个人幸福与不幸的感受全取决于我们与之相比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人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独身自处了。我们的思维目标总是向上攀比的,再受到一点诗情画意的冲击,便会常常想象出一些地位优越过我们的人来,好象他们个个都比我们出众,个个都比我们完美,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情里之中的事。经常地,我们会感到自己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并且自认为,自己身上所欠缺的恰恰是别人身上多有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把自己身上的优良的品质也都全加到别人身上,还外搭着某种自我的心满意足,这样一来,一个幸福完美的人就由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而成了。"

短短的几句话,竟将我这些年所有大喜大悲的理由诠释的如此淋漓尽致!让我自己再也无法张口去解释些什么,因为在它的面前,一切语言都那么的无力!

ANGEL不正是这情感的产物吗?

"反之,如果我们不吝惜自己的微薄与艰难,只管努力一个劲的朝前赶,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我们步履艰难,迂回迷路,但仍然也比同样在张帆划桨的他人走在了前面——而且,当你一旦能够与他们并驾齐驱,或者超越了他们,你就会真正感到了自身的价值体现。"

这大概就是我一直要找的继续前行的秘方吧!

这些话显然都是出自维特的嘴巴,那么他就是我的知己吗?

歌德之所以创造出这个人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懑还是为了讽刺这样的一类人?我的想法是前者!我的直觉告诉我一定是前者!因为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歌德一定就不是维特这样的人,而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那他就不会把维特的思想与情感表达的如此情真意切,就算是维特是他最亲近的人的缩影,他也不可能把他和他的思想吻合的如此天衣无缝!所以我确定维特正是歌德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歌德某一阶段的缩影!

这部小说的名家评论我还没有看,只先表达一下完全是我自己的观后感。很大的可能会和行内人的说法大相径庭。因为我和“学究”们比仍是很“肤浅”的!前一部分真的不想说太多,因为那简直就是我的写照!维特总是在发表自己的感慨,很极端,很冲动!正义和对爱的执着常常使他丧失理智!而这恰恰是当时世界所不容的!他自己并非那所谓的上等人,还能在不停的可怜帮助那些下等人,自己却也糟到了那些所谓贵族的嘲弄!真的是极大的讽刺!这也是主人公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维特与绿蒂的爱情到是很平常的,结局也是中必然。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是先入为主的一种悲剧而已啊!毕竟象绿蒂这样的淑女怎么样也不会为了爱而疯狂到抛弃一切,特别是良心的谴责,更特别的是世俗的眼光!

小说的结局我想只是为了艺术的需要吧!如果没有这样的结局,那么这部小说也只能是象我这样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的人品读着,慰藉自己的心灵!不再孤独!而加了这样的悲剧结局之后就神奇的有了历史的效应,。总之众多学者门就看出了无数的效应!所以才使这小说成了名著,不是吗?所有的名著大概都是这样的定式!就象有学问的“学者”都在说高鄂的《红楼梦》结局没有内涵之类,喋喋不休的说。说的口吐白沫!各种理由,说的天花乱坠,总归都是一句话,结局不够悲!都死了,为娼了,为奴了,才能有时代的印记,才能深刻的说明历史!可谁有能想想我们读者的感受呢!谁又能体谅一下这每一个夸张的结局给我们的心带来的沉重持久的伤害!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