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说
口号大全
经典台词
造句
句子大全
经典句子
经典话语
情话大全
名言大全
名人名言
诗句大全
经典诗句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学设计 >

《雾凇》教学设计

时间:2016-11-25 12:13来源:瓜泽说说网 作者:小逗比

  《雾凇》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简析:

  通过对《雾凇》文本的细细解读,我认为,《雾凇》一文是一篇出色的导游词,是一篇具有说明性质的文章。这一课和后面的课文《春联》,有着诸多的相似,都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的学生了解说明一种事物的方法,甚至学会如何去说明一种事物。

  《雾凇》的第一、二自然段,多像导游在浏览前对雾凇景观的介绍。作者首先为读者建立阅读雾凇的图像,紧接着通过介绍雾凇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激活学生相似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雾凇美的兴趣。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真实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更深一层领略雾凇的美。面对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情不自禁的赞叹,才能够吟出最后两句诗。这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出水芙蓉,天然去雕琢,而不是生拉硬扯、穿靴戴帽。同时它也呼应了开头,首尾衔接,奇观一词再现学生的脑海,使课文成为一个整体。

  教学这一课,在把握文体的基础上,尊重作者的叙述顺序,搞清课文的结构。课文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说明雾凇的,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不能以过分美读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生活在南方,很难目睹“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北国风光”,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新旧知识衔接的切入点,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正好第十八课学习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可让学生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走向“大教材”,拓宽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来说明雾凇的。

  4、感情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教学准备:

  教师:1、自制的生字词卡片。

  2、吉林雾凇美景的PPT图片。

  学生: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案)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有一座特别的城市,每到冬季,该城市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天数多达六七十天,但令人叫绝的是,穿越而过的江水奔流不息,临寒不冻,江面不结冰。这座城市就是吉林,正因为如此,人们称吉林是“北国江城”。在这“北国江城”中还有更奇妙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2、(课件出示雾凇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晶莹夺目的是什么吗?板书课题:22、雾凇

  3、出示生字卡片,教学生字“雾“。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集体纠正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吉林雾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集体交流。

  3、谈谈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学习第一小节

  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美丽的雾凇。你们知道吉林雾凇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的吗,而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4、是啊,雾凇真是一幅美丽而奇妙的景观啊!难怪作者要说它是(板书:奇观)

  5、请女生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雾凇》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

  学习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雾凇的美丽。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出示“雾”的大篆),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告诉大家,这是古代的雾字。(出示演变过程),后来经过逐步的演变、简化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雾)

  指导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这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气或微小的水滴,下面的“务”在古代是这样写的(指小篆体),表示两军交战,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

  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板书:雾)(雨字头在上方,又宽又扁遮下方,务字撇捺要伸长,小小力字下边藏。)

  下面请同学们也像老师一样,一笔一画写下这个字,先描红,再临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雾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看老师也组了一个词语,读一读。(老师,什么是雾凇啊?)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欣赏。

  解说: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我国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又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它们如朵朵白花,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我国四大闻名自然景观之一——雾凇。

  想更多地了解雾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齐读课题,和老师一起板书。

  二、读课文,初步感受美。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生字表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

  理解词语:奇观

  指导读好长句子。

  读完课文,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一位诗人在欣赏了吉林雾凇奇观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片童话般的银色世界让人摒弃最烦心的杂念,满脑子只是“美”这个最简单纯朴的字眼。

  课文中,哪些句子最能够体现雾凇的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把重点词语圈起来。

  (1)重点结合图片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看,多白多亮啊!再仔细瞧瞧,像、像、像。

  出示:雾凇太美了!

  把找到地句子送进这个句式里读一读。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雾凇的美。

  (2)结合图片理解“千姿百态”“玉树琼枝”

  看,满树的霜花如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又仿佛攀枝的梨花,洁白高雅。它们似披着美玉,戴着白银,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读词语“千姿百态”“玉树琼枝”,读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示:雾凇太美了!

  再把这个句子送进这个句式里读一读。

  三、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感受了雾凇的美丽,那么这篇文章除了写雾凇的美,还讲了什么?快速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形成)

  试着根据黑板上提供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雾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留着下节课再学习。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生字。

  四、指导生字。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时老师在写“雾”字时,提到的写撇捺的书写要领吗?(撇捺要舒展)其实,这课生字中,含有撇捺笔画的字很多,大家赶紧找一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对。

  出示:零、淹

  大家看,这两个字撇捺的位置一样吗?

  这两个字撇捺位置不同,写法一样吗?

  引导:撇捺在中,左右要舒展。

  撇捺在右,左收右放。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书写要领,试着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展评。请同学们对照例字,和刚才的书写要领,评一评这位同学写的字。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吉林雾凇的美丽,知道了这课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美丽的雾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雾凇》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能力目标: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

  教学难点:

  知道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赞美“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的诗文。(学生诵读)

  2、师:是呀,在万物萧瑟的季节,漫步十里长堤,让我们的眼睛也去感受一下这洁白晶莹的霜花,去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该多好啊!(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雾凇学生齐读课题)

  二、感受吉林雾凇的奇观。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师:雾凇可真是不同凡响,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著名奇观。

  2、谈话: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多幅雾凇的图片,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雾凇?(学生自由表述)

  (评价:多美呀!大家的词语库里原来有这么多精彩的词句!)

  3、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真乃一大──(奇观)。那吉林雾凇究竟奇在哪儿,打开书,轻轻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圈画画有关词语。

  4、汇报交流,抓住关键词语品读。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⑴“十里长堤”

  指读(评价: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从鹿苑到塘桥这一路上都是雾凇,多么壮观。)谁再读这个词语(评价:这么多的雾凇,可谓奇观。)一起来读好它。

  ⑵还有哪个词语也能体会到雾凇的多呢?“缀满”指读(评价:是的,满满的全都是)谁再来读(评价: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雾凇的奇奇在它的多,再读读,你还会有新发现。

  ⑶“洁白晶莹”指读(评价:洁白如雪);指读(评价:晶莹剔透);起读(真像玉石雕琢)。

  ⑷“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指读(评价:仿佛置身于银色长廊)再指读(评价:美不胜收)一起读(真令人留恋往返)

  5、雾凇的奇原来还奇在它的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吉林雾凇的多和美展现在大家眼前吗?指读,(评价:老师的脑海中已经印下了这一奇观;)女生读(评价:老师仿佛看到雾凇的纤纤身影了。)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雾凇闻名全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课件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

  1、你看到雾淞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

  课件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2、雾凇的姿态这么多,段中有一个成语作了恰当概括,谁能找出来?(课件出示:千姿百态)谁来说说还能用什么词语?

  (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晶莹夺目、粉状玉砌、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洁白无瑕……)

  你们的词语可真多呀!老师也忍不住想来凑凑热闹,谁愿意来读一读老师送给同学们的这些词的?(配图送词)(指名读)(齐读)

  3、朵朵银花,排排雪浪,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引读人们的赞叹)

  板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引读:绵延十里的堤岸上,一棵棵、一行行松枝、柳树披着霜花,仿佛是千万棵梨树在一夜之间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么洁白,那么晶莹。观赏着雾凇的我们也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来。(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听见你在吟诵,面对这么美的雾凇,人们怎能不欣喜惊讶,让我们饱含赞叹之情再来吟诵这一名句吧。

  5、飞雪挂满枝头,却让我们感受到冬天里暖融融的春意,这样的吉林雾凇真是奇观。(板书:奇观!)

  6、让我们再次漫步长堤,感受那奇观,一起读读课文第三小节。

  三、感受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

  雾凇如此美妙,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找一找描写雾凇形成的句子。

  1、我们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的松花江畔就具备这些条件呢?把找到的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还可以写写你的想法。

  2、交流雾凇形成的条件。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板书:水汽——遇冷——凝结

  提问: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冬天寒冷干燥,水汽从哪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雾气很多,达到饱和的程度?遇冷又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文中的词句解释一下?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1)比较朗读。

  A.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B.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凇的形成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板书:渐变)

  你从那里体会出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的呢?

  ①渐渐地”(松花江上的雾,一点一点慢慢增多,越来越浓)

  ②慢慢地:说明雾凇形成的速度慢。雾凇大约要经过八到十个小时才能形。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速要慢)

  ③轻轻地:说明雾凇形成时轻柔无声。雾凇形成时人们正在熟睡,是察觉不到的,等到早上推开门一看,才发现一夜之间世界已是一片银装素裹。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语气要轻)(多么轻盈,悄无声息)

  ④一层又一层:第一层的时候,好象在黑黑的树枝上撒了一层盐,继而盐一层层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树木完全变得洁白通透了。(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2)指导朗读“最初------逐渐------最后------”,让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一幅幅画面来。

  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

  4、课件出示:雾凇的形成过程。(听老师朗读)

  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你体会到雾凇渐变的过程了吗?体会到它的美了吗?你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5、多种形式的引导读。

  &指名读

  &师指导用上动作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体会到它的渐变了吗?你们都体会到了,那你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

  &出示题目,让学生填空,学会抓关键词,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好美妙的雾凇呀,让我们再次感受雾凇的独特形成,一起读第二小节。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已经置身于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看到雾凇在我的面前形成,欣赏着这雾凇奇观,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忽然又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越来越觉得听大家读书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了。

  四、指导赏读。

  1、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师:看来同学们已深深地喜爱上雾凇这奇特的自然景观,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永远留在记忆中。

  2、动笔抒发自己的感受。

  (1)配乐倾听课文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难怪1990年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爷爷到吉林视察,在观赏了美丽动人的雾凇奇观后吟诵了一首诗,大家想不想知道?

  (出示多媒体)“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3)学生动笔写话

  (4)交流。

  五、总结:

  吉林雾凇:它,宛若银花怒放,晶莹剔透;它,仿佛梨花带雨攀枝;洁白高雅;它,披着美玉,带着白银,婀娜可人,随风起舞;它如朵朵银花,排排雪浪,蔚为壮观。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亲身体验一下。

  板书设计:

  雾凇

  奇观!!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雾凇》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雾凇》一课时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简洁恰当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特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送给同学们一组词语(PPT出示)

  白雪茫茫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清玉洁粉妆玉砌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在吉林这座城市,冬天的乐趣更是无处不在,除了像你们刚刚讲到的打雪仗、堆雪人之外,那儿一到冬天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板书课题: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雾”上形下声,“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凇:在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或雨滴等凝结成的冰晶。所以是两点水。)

  过渡:想不想去看看这有名的雾凇?那就先要接受老师的挑战,挑战成功老师才会让你们一饱眼福。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一、检查预习

  智勇大冲关

  1、第一关

  PPT出示:雾堤俗凝摄氏幕淹零模提醒:模是多音字

  2、第二关

  PPT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银松雪柳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3、第三关

  (1)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A、当年正音“当”

  B、要想读好长句子就必须要学会停顿,自由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应该在哪停顿?谁来试试?

  (2)同学们,采用刚刚老师交给你们停顿法读读这句话:(PPT出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三、精读感悟

  (一)播放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过渡:刚刚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了雾凇,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在文字中领略雾凇的美。

  (二)感悟雾凇之美

  1、PPT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雾凇的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你能给我们读读这两个词吗?

  (2)想不想读好这两个词?老师可以提供一点帮助:(PPT出示)把画面和文字联系在一起,试一试,你一定会读好它。

  (3)再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读读。

  老师眼前仿佛浮现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雾凇,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这么奇特的景象不仅闻名全国,更是名扬海外,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段,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之情。齐读。

  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

  2、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ppt出示(齐读: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1)一个“千姿百态”就把我们带进了无限的遐想中,到底都有哪些姿态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雾凇像什么?交流。

  (2)面对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PPT出示)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结:正是因为有了雾凇这个自然奇观,吉林市从1991年起开始举办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观赏雾凇后即兴赋诗一首,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PPT出示)

  这名不虚传的吉林雾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

  1、利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词语描写一处雪景,不少于200字。

  2、回去查查有关雾凇形成原因的资料,看看这奇特的雾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23、雾凇

  洁白晶莹

  美

  千姿百态

  《雾凇》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初读,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

  (出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2.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卡片出示: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3.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一个词写了它的姿态呢。快速读一读,找出是哪个词?

  卡片出示:千姿百态(指导朗读)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真是千姿百态!

  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2.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雾气是从哪里来的?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也是那样的奇特。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雾凇的全景——特写,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六、小练笔。

  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2.雾凇

  凝结

  严寒季节雾气——雾凇

  (饱和)遇冷奇观

------分隔线----------------------------
瓜泽网周排行榜
瓜泽网月排行榜